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协议,是医疗领域数字成像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用于交换、存储、打印和传输医学图像及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它由美国放射学院(ACR)和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于1982年共同制定。DICOM标准自1985年以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发展,其中以DICOM 3.0最为广泛使用。 DICOM的核心在于其“通信”概念,它定义了医学影像设备(例如CT、MRI、超声设备等)以及计算机系统间的通信协议,从而实现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共享。它不仅是设备与设备之间交流的媒介,也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等不同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提供了可能。 DICOM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任何使用医学影像的场合几乎都适用DICOM,比如医院内部的医疗影像设备、远程会诊、学术研究以及教育训练等。DICOM可以整合各种医疗影像设备,同时与医院信息系统结合,让病历报告的呈现更加丰富,方便医生根据需求提取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诊断。 采用DICOM的原因很多,对于医院管理来说,它可以为医院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接口标准,便于后续设备的扩充和升级。此外,DICOM还能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增强教学和学术研究能力。在未来的医疗领域,没有DICOM可能会失去竞争优势。 DICOM标准的设计归功于ACR和NEMA组成的联合委员会ACR/NEMA。该委员会自1982年起陆续发布并更新DICOM标准,至今仍在持续发展中。 DICOM的工作原理包括了DICOM数据结构、DICOM影像对象IOD、DICOM服务对象对SOP、服务类用户SCU/服务类提供者SCP、DICOM网络架构、一致性文档以及影像数据压缩等关键要素。在DICOM的数据结构中,病患影像资料通过四个层级(病患层、检查层、系列层、影像层)进行管理,以便根据不同的需求轻松调阅所需影像。DICOM影像对象(IOD)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存储方式,以像素数据和影像属性相结合,构成影像对象。 DICOM协议的实现使得医学影像数据的通信更加高效和标准化,同时推动了医疗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DICOM协议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以满足更加复杂的医疗需求。
































剩余15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基于51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大学本科方案设计书.doc
-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ppt
- 2013年下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真题及答案.docx
- 某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项目管理员行为规范考评表.doc
- 探讨计算机网络故障处理与网络维护.docx
-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docx
-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doc
- 教育大数据解决方案.pptx
- 电路CAD课程设计波形发生器.doc
- 三级网络技术标准预测试卷.doc
- 软件项目管理开发计划.doc
- 数据库课程方案设计书--仓库管理系统4.doc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笔记.doc
- 浙江省第六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doc
- NIEH电子商务师案例试题1.doc
- 支持输入图片路径并按提示一键训练 YOLOv8 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模型且可一键导出 ON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