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大学课程方案设计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大学课程方案设计报告书.doc
在进行单片机课程设计时,学生需要掌握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单片机编程技能,以完成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本课程设计以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为温度感知元件,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温度信号经由单片机处理后,将结果显示在LED数码管上。设计内容涵盖了从原理学习、硬件搭建、软件编程到系统调试的全过程。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智能型温度传感器,具备多种特性,例如单线接口、低待机功耗、可编程报警设置、报警搜索命令等,使其在测温应用中更加智能化和灵活。该传感器支持9~12位可调精度的数字读数方式,具有负电压特性,允许的供电范围为3.0~5.5V。在本课程设计中,DS18B20传感器被用于精确测量从−55℃到125℃的温度范围,并将测量精度控制在0.5℃。 为了确保课程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报告书中也明确要求了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例如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使用科学语言以及采用规定的术语和标准单位。此外,报告书还指定了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包括引用文献的数量、种类以及具体的格式要求,如用宋体五号字书写参考文献。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按照预定的格式完成包括绪论、方案论证、方案说明、硬件方案设计、软件方案设计、调试、技术小结、参考文献和附录在内的多个部分。绪论部分将介绍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强调单片机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重要性;方案论证部分则需要详细描述设计的规划和选定过程;方案说明部分侧重于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分析;硬件方案设计部分涉及元器件的选择、电路设计图的绘制和电路板的搭建;软件方案设计部分则包含单片机的编程、程序流程图和代码实现;调试部分关注系统的测试和验证;技术小结部分总结整个设计过程,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最后的参考文献和附录部分则是对项目中引用的资料和源代码等的补充。 附录中包含了重要的测试结果、图表、设计图纸、源程序代码等。源程序代码的附录尤其重要,因为它直接体现了学生在编程方面的实践能力,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源代码需要保证其可读性和注释的完整性,确保他人能够理解代码的功能和逻辑结构。电路图等设计图纸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清晰地展示了硬件的搭建过程和连接方式,是硬件设计的重要文档。 单片机大学课程方案设计不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掌握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在温度测量和显示方面的应用技巧,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