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1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组成,1.1 系统的软件组成,1.2 U-Boot分析,2 U-Boot的启动分析,3 U-Boot的移植方法,3.1 修改cpu/arm920t/start.S文件,3.2 修改board/smdk2410目录下文件,3.3 在include文件中设置NAND FLASH硬件参数,3.4 编译与运行,4 结 语
【嵌入式开发教程之基于S3C2410A的嵌入式系统的U-Boot移植】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U-Boot是一个关键的组件,它作为Bootloader,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和引导操作系统的任务。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基于S3C2410A处理器的平台上移植U-Boot。
1.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组成**
- **Bootloader**:在嵌入式系统启动时,Bootloader是首个被执行的软件,类似于PC机的BIOS。它初始化硬件,建立内存映射,并为操作系统提供运行环境。对于S3C2410A这样的ARM9处理器,Bootloader的定制和移植至关重要。
- **操作系统**: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Linux、VxWorks和WinCE,其中Linux因其开源、稳定、安全和可裁剪性而在许多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 **文件系统**:用于组织和管理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 **应用程序**: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各种功能程序。
2. **U-Boot分析**
- U-Boot是一个遵循GPL协议的开源Bootloader,功能强大,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包括PowerPC、MIPS、x86、ARM等。
- 它由Stage 1和Stage 2两部分组成。Stage 1主要用汇编语言编写,负责基本的硬件初始化;Stage 2则更多地采用C语言,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如内存分配和外设初始化。
3. **U-Boot的启动分析**
- **Stage 1**:在CPU/arm920t/start.S中,包含系统上电后的初始执行代码,这部分代码会从NAND FLASH加载到SDRAM中,初始化S3C2410A的寄存器,并将Stage 2代码拷贝到SDRAM。
- **Stage 2**:始于Stage 1指定的地址,继续执行硬件配置,包括NAND FLASH和外围设备的初始化。
4. **U-Boot的移植方法**
- **修改cpu/arm920t/start.S**:此步骤涉及Stage 1的调整,确保处理器的正确启动和初始化。
- **修改board/smdk2410目录下的文件**:这部分包含了针对特定平台的硬件配置和初始化代码。
- **在include文件中设置NAND FLASH硬件参数**:配置NAND FLASH的相关寄存器和参数,以便Bootloader能够正确读写。
- **编译与运行**:完成上述修改后,通过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U-Boot,并将其烧录到目标设备的NAND FLASH中,然后上电运行测试移植是否成功。
5. **结语**
移植U-Boot到S3C2410A平台是嵌入式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为后续部署Linux或其他操作系统提供了基础。通过理解Bootloader的工作原理和移植过程,开发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系统的启动流程,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S3C2410A是一款广泛应用的ARM9处理器,常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和工业控制设备。其低功耗、高性能特性使得它在嵌入式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在Linux环境下,U-Boot的移植对于实现有效的系统引导和设备初始化至关重要。通过掌握U-Boot的移植方法,开发者可以为特定的硬件平台构建定制化的嵌入式系统,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