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xure RP 8 入门手册
网站和App原型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小楼一夜听春语 编著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北 京

内 容 提 要
本书的写作初衷是面向初学者,由浅至深地引导读者学习Axure RP 8.0的使用方法,从而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
本书不但适合初学者学习,在知识结构与案例的安排上,也非常适合工作中的查阅与参考。初学者只需要按
照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学习,就能够迅速、全面地掌握原型开发技能。具备一定原型开发基础的读者,也能够在
本书的大量案例之中,获得各种实战的参考。书中的案例均为网站或App中采用的一些典型交互方式,作者通过
这些案例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进行原型的构建、逻辑的整理、思路的分析及交互的实现。

这本书是我自己最期待的一本书。
这并不是说我的另外一本书《Axure RP 8 实战手册》写得不好,而是从这本书的构思及面向的读
者来讲,这本书会让我更有成就感。
《Axure RP 8 实战手册》是以案例为主导的一本书,全书囊括了Web与App原型设计的110个案
例,并且按照由浅至深的规则结合清晰的知识结构进行案例的排布。同时,考虑到初学者的上手难度,
在书的第一部分安排了56项基础操作内容。可以说,《Axure RP 8 实战手册》是目前的Axure书籍中,
案例较多、实际应用参考性较强的一本书。
但是,以案例为主导的书不能适合所有读者,对于初学者来说课堂比图书馆更适合学习。那么,
本书就可以用课堂来形容。从我的《Axure RP 7.0从入门到精通》一书出版上市之后,我更清楚地看
到了读者的需求。我把这些需求及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新的思路,再加上一些写作方法上的创新,全
部融合到这本书当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有以下特点与优势。
1. 主线清晰。和一般的工具书不同,本书并不是枯燥地罗列知识点,对各种功能进行文字解释,
而是以一条由浅至深的路线,循序渐进地展开讲述。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按照由前至后的顺序阅
读并配合练习,即可轻松掌握各类知识要点,实现学习目标。
2. 层次清晰。学以致用是本书的原则。作者考虑读者的需求,将书中内容与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内容上分为基础与进阶两部分。读者在工作中如果只是需要做静态线框图(低保真原型),在学习完基
础部分之后,即可满足工作需求。如果需要为原型添加丰富的交互(高保真原型),则可以通过继续学
习进阶部分,来加强原型交互实现的能力。
3. 结构清晰。结合读者的反馈,本书的知识结构分布上做了更清晰的划分,特别是在目录结构
上,除了章节目录还单独增加了案例目录,能够让读者更加方便查阅到需要参考的内容。
4. 情景真实。这是保留了《Axure RP 7.0 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的优点,通过虚拟人物让读者更加
感同身受,口语化的知识问答,更适合读者理解知识内容。本书特别征集了多位真实人物的头像,让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更加真实,更有亲切感。
5. 案例丰富。作者结合知识内容,融入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共计70个,虽然没有标明具体出处,
但是读者能够从各个知名网站或者App中发现与这些案例相似的交互效果。这些案例都紧紧结合知识
点的分布,所有案例出现时,都基于当前所讲述的知识点和读者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不会有陌生内容
的存在,让读者能够轻松完成案例的练习。
6. 资源丰富。本书所有的案例源文件、素材、元件库、汉化包等资料,全部奉献给每一位读者。
序
3

考虑到带有光驱的计算机越来越少,这些资料将通过网络进行传递,读者可以根据书中的提示进行相关
资源的下载。
综上所述,每一个特点与优势,都是我期待这本书上市的理由。
我希望看到每一位读者轻松学习的喜悦,而不是难于上手和理解的苦恼。
我想,能够心系读者,从真正有益于读者的角度去撰写一本书,是作为作者的责任与骄傲。
内容导读
本书共分为2 篇。
第1篇:基础部分。包含了1~9章的内容,共计17个案例。读者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就
能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原型项目的构建,以及带有简单交互的低保真原型的制作。
第1 章:讲述软件的安装与汉化,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第2 章:讲述如何结合思维导图软件创建项目结构。
第3 章:讲述元件与元件库的基本操作与用途。
第4 章:讲述原型的查看与各种发布共享方法。
第5 章:讲述原型尺寸的设定以及对多种设备的适配。
第6章:讲述通过概要功能进行页面与元件的管理,以及使用检视功能,对页面与元件进行属性、
样式以及说明的设置。
第7 章:讲述母版功能的使用,通过母版进行原型内容的重用,提高原型制作效率。
第8 章:讲述标记元件的使用,以及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第9 章:讲述一些其它软件功能的使用方法。
第2篇:进阶部分。包含10~15 章的内容,共计53个案例。读者可以在这一部分学习更加深入的
内容,包括复杂的元件、变量以及函数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掌握更多的原型制作技巧,不但能
够学习高保真原型的制作,也能从中获得各种实战应用的参考。
第10 章:讲述动态面板的原理与各种特性。
第11 章:讲述公式的格式与自定义变量的使用。
第12 章:讲述条件的编辑,运算符的作用,以及条件表达式的书写。
第13章:讲述系统变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通过结合系统变量、函数实现各种交互效果的案例,
体现函数在提升原型的制作效率、保真度、扩展性方面的优势与特点。
第14 章:讲述中继器的原理,以及与中继器有关的交互。
第15 章:讲述中继器相关的系统变量,并结合这些系统变量实现更多的中继器交互效果。
最后提醒读者,如果是初学者,务必按前后顺序学习本书的内容,切勿跳跃学习,以免产生学习
障碍。
4

5
感谢小楼老师的信任和邀请,让我从编辑的角度谈一谈这本书。
与小楼老师认识并合作,是一种缘分。
其实我们刚开始合作时并不顺利,原因是小楼老师实在太“固执”了。从书稿内容到随书配套资
源,再到排版、封面设计的讨论,凡是小楼老师认为需要坚持的东西,他都不会做任何让步。我们曾
针对案例演示图片应该用何种线条来标注更适合读者理解、演示步骤时用箭头引导还是数字符号标注
表达更清楚等问题,连续在线讨论了两天,确切地说,是争论。如果我们当时是面对面讨论的话,可
能争论到最后双方都是面红耳赤,要拍案而起了。更不论《Axure RP 8 实战手册》这本书的写作原稿
近800页,排版时我们因为版式设计的问题,一遍又一遍推倒方案重来。一方面我需要考虑控制图书
页数,保证图书成本、定价不能过高,另一方面小楼老师又要坚持保障读者阅读和学习的质量不被影
响,拒绝采用双栏排版的方式。以致我们争论到最后,一度接近终止合作的边缘……
可又是这种“固执”,让我看到一位作者对图书内容的坚持、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和对读者的负责。
也是这种“固执”,让我每次出版小楼老师的书后都仿佛被“剥掉一层皮”,却对这样的作者更加钦佩
和珍惜。
小楼老师在每一本书里,都倾注了太多的时间和心血,这一本更不必说。因为看到太多写作背后
的故事,所以,每一次书稿拿在我手里,都并不轻松。这本书在写作时,恰逢Axure 软件新版本测试
阶段,正式版发布后,软件界面样式进行了一些细微调整。但为了严格保证书内的操作截图与软件界
面完全一致,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此产生任何疑惑或遇到任何困难,小楼老师将书内90%的
图(与正式版界面有细微差别)换了一遍。他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是当天下午 5点多,已经改了近20小
时,只改了全书四分之一。之后很快提交了全部的更新版图片。类似这样的事,在小楼老师的写作过
程中很常见,单是这本书内由于官方更新版本导致界面细节有调整而全书更换图片的经历就有过3 次。
而在案例的选取、教学设计、源文件制作、图片标注、步骤讲解过程中,更能感受到作为一名作者的
“死磕”和用心。
在《Axure RP 7.0 从入门到精通》和《Axure RP 8 实战手册》相继取得成功,一跃成为Axure软
件教程类书籍中被业内首推和高度受读者认可的学习资料后,小楼老师本可以直接在现有教程的内容、
结构和教学方式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添加新版本的内容、更新界面图片,快速地完成《Axure RP
8.0从入门到精通》的写作。不过,这显然不能达到小楼老师对自己苛刻的要求。事实上,每一部作品
都是他对自己的颠覆。前两本书出版后,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读者QQ群,另外,还有小楼老师的网站
(Axure原创教程网)等,从这些渠道,小楼老师搜集到读者对前两本书的学习反馈和建议,然后根据
这些反馈,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知识结构、案例内容等全部重构一遍。这本书对于小楼老师来说,不
编辑的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