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定的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系列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点,涵盖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数据传输机制、网络协议以及网络设备的功能等关键领域。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 单项选择题解析
#### 题目1:数据传输时间计算
题目描述了一个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场景,要求计算从主机H1发送到主机H2接收完一个特定大小文件所需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单个分组的传输时间,然后乘以总的分组数量。根据题目信息,链路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首部大小为20B。因此,每个分组的有效载荷为980B。整个文件大小为980000B,所以需要发送的分组总数为\( \frac{980000}{980} = 1000 \)个分组。单个分组的传输时间为\( \frac{1000B + 20B}{100Mbps} = 8\mu s \),所以总传输时间为\( 1000 * 8\mu s = 8ms \)。但是,这里忽略了分组首部对总时间的影响,实际上,考虑到首部大小,正确答案应接近于\( 8.16ms \),因此正确选项为C。
#### 题目2:调制技术与数据传输速率
这道题考察了调制技术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影响。题目给出了一个无噪声环境下的通信链路,带宽为3kHz,采用QAM调制技术,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QAM调制技术的效率取决于其调制阶数,即相位和振幅组合的数量。在本题中,相位有4种,每种相位有4种振幅,所以总共有\( 4 * 4 = 16 \)种组合,表示每个符号可以携带\( log_2(16) = 4 \)比特的信息。根据奈奎斯特公式,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R = 2 * B * log_2(N) \),其中B为带宽,N为信号电平数。代入数值得\( R = 2 * 3000Hz * 4 = 24kbps \),因此正确答案为B。
#### 题目3:后退N帧协议
题目考察了数据链路层的后退N帧(Go-Back-N)协议的工作机制。发送方已发送编号为0~7的帧,但只收到了0、2、3号帧的确认。这意味着发送方需要重发未被确认的帧,即4、5、6、7号帧,共4个帧,因此正确答案为C。
#### 题目4: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题目描述了采用RIP协议的自治系统内路由器之间的距离向量更新过程。R1收到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向量中包含信息<net1,4>,意味着R2到net1的距离为4跳。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因此R1通过R2到达net1的跳数为5(R1到R2为1跳,R2到net1为4跳),故正确答案为C。
#### 题目5:网络设备功能
题目询问能够抑制网络风暴的网络设备。网络风暴通常由网络中的错误或过度流量引起,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甚至崩溃。中继器和集线器不具备过滤或限制流量的能力,而网桥和路由器可以通过过滤、隔离或限制特定类型的流量来抑制网络风暴,因此正确答案为C。
#### 题目6:TCP连接管理
题目考察了TCP连接中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的概念。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收到第一个确认段,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由于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且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这意味着主机甲还可以发送的最大字节数为接收窗口大小,即2000字节,因此正确答案为B。
#### 题目7:域名解析过程
题目询问在本地域名服务无缓存的情况下,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在递归解析过程中,用户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而本地域名服务器需要向根域名服务器或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多次请求直至获得解析结果,因此用户主机发送1次请求,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多条请求,故正确答案为A。
### 综合题解析
#### 子网划分
题目要求将IP地址空间202.11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每个子网至少支持120个主机。为了满足需求,可以将前25位作为网络位,后7位作为主机位,这样每个子网可以容纳\( 2^7 - 2 = 126 \)个主机地址(减去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子网划分结果如题干所示。
#### 路由表设计
R1的路由表设计需要明确到局域网1、局域网2、域名服务器和互联网的路由。根据题目提供的IP地址信息,R1的路由表设计如题干所示,确保了R1能够正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或主机。
#### 路由聚合
R2的路由聚合技术应用于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通过将这两个子网聚合到一个更小的网络标识上,可以简化路由表,提高路由效率。R2的聚合后的路由设计如题干所示。
以上解析不仅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深入探讨了数据传输机制、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功能以及路由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