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管理规范
BUG管理规范是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文件,旨在规范BUG的定义、分类、等级、状态和优先级,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下面是对该规范的详细说明:
一、 BUG分类
根据BUG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类为六大类:功能、易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兼容性。
* 功能BUG:包括重复的功能、多余的功能、功能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功能实现与设计要求不相符等。
* 易用性BUG:包括界面不美观、控件排列、格式不统一、焦点控制不合理、缺少帮助信息、功能操作复杂、提示信息不合理等。
* 安全性BUG:包括数据有效性检测不合理、重要数据在传输中没有加密、缺少身份认证机制或认证不合理、数据产生缺乏随机性、网络安全性、开放端口、服务、系统日志、审计等。
* 可靠性BUG:包括数据存贮的可靠性、业务处理的可靠性、硬件可靠性、应急处理措施、数据备份、恢复等。
* 性能BUG:包括并发量、吞吐量、响应时间等。
* 兼容性BUG:包括硬件兼容性、软件兼容性等。
二、 BUG等级
根据BUG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五个等级:轻微的、一般的、较高的、严重的和致命的。
* 轻微的(Low):不影响正常使用,轻微、微小的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产品及属性仍可使用。
* 一般的(Medium):系统能够正常使用,但有潜在风险;系统业务受到轻微影响。
* 较高的(High):系统次要功能无法实现;主要功能部分失效;系统业务受到影响;导致用户利益受到一定损失。
* 严重的(Very High):系统主要功能无法正常实现,系统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用户利益受到损失。
* 致命的(Fatal):系统重要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系统崩溃;系统设计存在重大隐患;导致用户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三、 BUG状态
BUG的状态包括新增、重新打开、关闭和延迟修改四种。
* 新增(New):测试员新发现的系统BUG。
* 重新打开(Reopen):BUG未被修复,重新出现在新的测试版本中。
* 关闭(Closed):已修复,或已解决的BUG。
* 延迟修改(Wait):因为种种原因需要等待延期修复的BUG。
四、 BUG优先级
根据BUG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其优先级分为四个级别:建议的、一般的、高等的和紧急的。
* 建议的(Suggested):建议修改,对应BUG等级为1级轻微的。
* 一般的(Normal):需要修改,对应BUG等级为2级一般的和3级较高的。
* 高等的(High):重点修改,对应BUG等级为4级严重的。
* 紧急的(Urgent):立即修改,对应BUG等级为5级致命的。
BUG管理规范是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文件,旨在规范BUG的定义、分类、等级、状态和优先级,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