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领域中的核心议题,它涉及到金融机构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中如何识别、度量、管理和控制风险。在《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关键概念和理论。
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如居民、企业、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题目中的微观金融风险,指的是个体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可能遭受的损失。此外,还有系统性风险,它涉及到整个金融市场,如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可能导致所有参与者遭受损失。
投资组合的选择通常基于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的平衡。例如,如果一个投资组合A的预期收益率是0.15,标准差也是0.15,要找到一条与之相匹配的无差异曲线,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另一个投资组合,其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水平与A相同或更优。根据题目,只有B选项E(r) = 0.15,标准差=0.10满足这一条件,因为它提供了相同的预期收益但风险较低。
代理问题是指管理层(代理人)与股东(委托人)之间的潜在冲突,管理层可能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牺牲股东的利益。这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常用于对冲风险,即通过持有与现有资产或负债相反的头寸来抵消潜在损失。然而,它们也可用于投机目的,如放大收益或承担额外风险。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证券的定价是否公平取决于其预期收益率和β值(系统风险的度量)。若一个证券的β值为1.5,预期市场收益率为0.09,无风险利率为0.05,根据CAPM公式,该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应为0.05 + 1.5 * (0.09 - 0.05),计算结果是0.132,表明证券可能被高估了。
在货币市场中,最小组成部分可以是回购协议、小面额定期存单、存款储蓄或商业票据。长期国债属于资本市场工具,而非货币市场工具。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而现代风险管理强调综合性和前瞻性,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外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如贷款违约)、市场风险(如利率和汇率波动)以及法律风险。内部风险如财务管理不当也需关注。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是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安全,还包括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公众利益,并辅助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凹性效用函数表示投资者对财富的边际效用随财富增加而递减,这意味着投资者更倾向于降低风险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收益。同样,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即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负责。控制金融风险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而是要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相关系数越高,表明两个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越强,但这不一定能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因为高相关性可能意味着共同风险的增加。
金融风险管理涵盖了从个人投资决策到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要求金融从业者具备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