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日益增长,Linux集群组建和管理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教学,旨在为物理系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Linux集群组建和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有效地利用集群系统来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
课程伊始,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讲述集群计算的起源和目前的应用现状,同时也分析集群在并行计算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以及面对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集群计算的宏观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集群技术在整个计算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
紧接着,课程将深入到并行计算的基础概念,讲解消息传递接口(MPI)和微机集群网络架构的构建原理。这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并行计算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解其在实际集群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MPI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编写适用于集群环境的并行程序,以及如何优化并行计算过程以提升效率。
第三章节,课程进入实践操作阶段,重点讲解Linux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方法,使用YaST等管理工具进行集群服务器及节点机的设置,确保网络功能正常。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Linux内核的重新编译以及并行环境LAM MPI的安装过程。这些实践操作对于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Linux集群至关重要。
性能测试是Linux集群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第四章,学生将学习如何检查集群的网络连接和功能,如何使用各种性能评估工具如lamboot、一维数值积分并行程序、lamtests和linpack等进行测试。通过这些工具,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集群的工作状态,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保障集群系统的稳定运行。
性能优化是提升集群计算能力的关键手段,本课程第五章内容主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生将学习到网络唤醒、DHCP服务器配置、网络启动、网卡捆绑以及节点机进程管理等高级管理技巧。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集群系统进行精细化调整,提升计算性能。
课程第六章将介绍OpenPBS任务管理系统,这是集群管理中的一个核心组件。学生将学习OpenPBS的安装、操作命令、设置、工作目录和主要文件,以及用户命令的使用方法。通过OpenPBS,可以实现集群任务的高效调度和管理,对于科研和生产中大规模并行作业的处理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材选用了《微机集群组建、优化和管理》一书,由车静光教授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详细阐述了集群技术的相关知识,是本课程的重要学习资料。课程总时长为3周,分为27个课时,保证每个章节都有充足的课时进行深入讲解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方式上,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采用作业和上机操作,为开卷考试形式,以检验学生对Linux集群组建和管理知识的理解与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能够独立组建和管理一个Linux集群,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的车静光教授,在物理学和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拥有深厚的科研背景,并在多个学术机构中担任理事和编委职务。车教授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将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实用的指导。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集群技术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