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中的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是一种内存管理策略,它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分配和回收内存资源。在本实验中,学生需要实现一个程序来模拟这种管理方式,特别关注最优适应算法的运用。 理解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在可变分区管理中,内存被分为多个可变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被一个进程或作业独占。当一个新的作业请求内存时,系统会搜索所有空闲分区,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分区满足作业的需求。在本实验中,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即总是选择能够满足作业需求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减少浪费,但也可能导致小碎片问题,即剩余的空闲分区过小,难以再次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中设置了一个最小限制`minsize`。如果空闲区的剩余部分小于等于`minsize`,则会将整个分区分配给作业,而不是将其分割成两部分。这有助于避免过多的小碎片,提高内存利用率。 实验中涉及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 1. 已分配表(used_table):记录已分配给作业的分区信息,包含分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一个标志位,表示该分区是否已被分配。标志位为“0”表示空栏目。 2. 空闲分区表(free_table):记录所有空闲分区的信息,包括起始地址、长度和一个标志位,标志位为“0”表示空栏目,为“1”表示未分配。 此外,还有一些全局变量,如`minsize`用于设定最小分配阈值,`n`表示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m`表示空闲区表的最大容量。 核心算法是`distribute`函数,它实现了最优分配算法。函数通过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满足作业需求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根据`minsize`的判断,决定是直接分配整个分区还是将其分割。 在内存回收过程中,系统需要检查归还的分区是否与相邻的空闲区相邻。如果是,那么将这些空闲区合并成一个大的空闲分区,更新空闲分区表的相应记录。 这个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最优适应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数据结构和算法来实现内存的有效分配和回收。通过实际编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并对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有更直观的认识。





剩余21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28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研究报告.doc
-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与时俱进.docx
- 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探索.docx
-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ocx
- 校园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本地监控和网络集中管理结合).doc
- 鼎利微博FTP功能操作指导.ppt
- 数控编程实验指导说明书(修改).doc
- 现代中庆网络化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3110DG-L.doc
- 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原理教学研究.docx
-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构建动态企业级画像系统.docx
- 浅述机电设各安装工程项目管理.docx
-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的属性偏序结构图表示算法,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实现的多个方面(论文复现含详细代码及解释)
- 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应用.docx
- 云南水电厂技术监督评价大刚(自动化).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细胞检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 【机械臂控制】基于事件触发的复合阻抗控制方法设计与仿真:提高机械臂力位跟踪精度及通信资源利用率(论文复现含详细代码及解释)



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