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1位全加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践掌握其原理图输入设计方法,同时熟悉使用MAX+PLUSII软件进行时序波形仿真的操作,以及初步了解VHDL设计基础。全加器是数字逻辑电路中的一种基本组件,用于执行两个二进制位的加法运算,并考虑上一位置的进位。
全加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加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进位输入cin。半加器仅处理两个输入位的加法,而全加器则包括了进位的传递。一个1位全加器有三个输入:两个数据输入ain和bin,以及一个进位输入cin,和两个输出:和sout以及进位输出cout。输出sout表示两个输入位的和,cout表示在当前位产生的进位或者从高位传递下来的进位。
在MAX+PLUSII环境下,设计1位全加器的步骤如下:
1. 打开图形编辑器,创建新的原理图文件。
2. 导入已经设计好的半加器模块(h_adder),可以通过双击查看其内部结构。
3. 使用半加器模块构建全加器的顶层原理图,全加器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进位传递门组成,可以实现两个输入位的加法和进位功能。
4. 将设计好的全加器保存为f_adder.gdf。
5. 设置当前文件为Project,并选择目标器件EPF10K10LC84-4,这是一款FPGA芯片,用于实现硬件逻辑。
6. 对f_adder.gdf进行编译,确保没有错误,然后创建波形仿真文件。
7. 在仿真文件中设定输入信号cin、bin和ain的电平,运行仿真器Simulator,观察输出波形以验证全加器的功能。
8. 完成设计后,分配引脚,编译并编程下载到FPGA,通过硬件测试验证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文件命名规则,避免使用汉字、关键字和非法字符。同时,注意文件编译连接时的路径正确,确保引脚分配与所选FPGA芯片相匹配。
实验结束后,学生还被要求编写1位全加器的VHDL程序,这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可以直接在逻辑器件中实现电路功能。通过对比原理图输入和文本输入(VHDL)的方法,可以理解两种设计方式的异同,提高对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的理解。
1位全加器的VHDL源代码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方式,它可以清晰地描述电路逻辑,方便进行功能仿真和综合。时序仿真波形可以帮助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如图3-3所示,显示了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这个实验是数字逻辑设计的基础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全加器的概念,掌握基本的FPGA设计流程,以及理解VHDL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