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等多个方面。在自考中,这部分内容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并能准确阐述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
1.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性体现在管理理论的系统化和可验证性,而艺术性则体现在管理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最佳效果。
2. 管理的两重性指的是管理既有社会科学属性,又有自然科学技术属性。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把握管理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3. 管理学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范围涵盖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
4. 系统观点强调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求管理者以整体视角考虑问题。
5. 科学管理理论由泰勒提出,主要关注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标准化、任务分配、时间研究等。
6. 法约尔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是明确的等级制度、专业化分工、明确的职责、管理原则的应用等。
7. 管理过程学派关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认为管理就是过程。
8. 学习型组织强调持续学习和创新,鼓励员工自我超越,形成共享愿景。
9. 卓越绩效标准体现了组织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结果等维度。
10. 预测是计划的基础,涉及收集数据、分析趋势、制定预测模型等步骤,有助于组织做出决策。
11. 决策过程需要理性分析,考虑多个方案,评估风险,以达到最优选择。
12. 组织目标设定、分解、实施、评估构成了目标管理过程,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努力。
13. 组织变革的原因可能包括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组织内部问题等,减少变革阻力的方法包括沟通、参与、培训等。
14. 六西格玛管理旨在通过减少缺陷,提高质量,实现流程优化,其“六步法”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标准化。
15.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包括发送、接收、反馈等环节,正式沟通结构清晰,非正式沟通灵活多样。
16. 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需求,设计有效激励措施。
17. 控制工作包括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直接控制能立即纠正偏差,间接控制则依赖于假设的有效性。
18. 计划评审技术(PERT)用于项目管理,通过网络图分析任务间的依赖关系,评估进度和风险。
19. 管理信息系统(MIS)支持决策,类型包括操作、管理、战略支持系统,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影响信息处理。
这些简答题涵盖了管理学基础理论、组织行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等多个核心知识点,是学习管理学原理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升管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