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份班级的成绩单链表数据,结构体中有人名,学号和成绩三种数据类型,能够实现按照成绩排序的功能和删除,增加学生成绩的操作。
3 实现一个“可变长二维数组”,这个二维数组的行数可由输入决定,每行的元素个数仍可由输入决定。如:如下“数组”有五行,每行的元素如图。
在本篇关于“工程大学C语言工程设计”的讨论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个主要知识点:正弦信号生成与处理、链表数据结构的应用以及可变长二维数组的实现。
让我们关注正弦信号的生成。任务是计算一个周期的正弦信号,其工作频率为9.2kHz,采样频率为90kHz,脉宽为400ms。在C语言中,我们需要使用查表法来生成16位定点整型数据的正弦值。为了将浮点数转换为16位定点数,我们首先将正弦值乘以32767(定点数的最大值),然后取整。当弧度值超过[0,2π]或[0,360]时,需要通过取余运算(%)来保持在有效范围内。生成的信号应被写入二进制文件,同时,还需要计算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这通常涉及到对信号的卷积操作,可以用循环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实现。
第二个知识点涉及链表数据结构。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包含人名、学号和成绩的班级成绩单链表。链表的节点结构应包括这些字段,并且链表应支持按成绩排序、添加和删除学生记录的功能。排序可以通过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等算法实现,而插入和删除操作则需要理解链表的基本操作,如头插、尾插、查找特定元素以及修改元素。
第三个知识点是可变长二维数组的实现。在C语言中,由于数组的大小在声明时必须是常量,所以不能直接创建动态的二维数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指向指针的指针来模拟二维数组。根据输入的行数创建一个一维数组,存储每一行的首地址。然后,根据每行的元素个数,动态地分配内存(使用malloc函数)。另一种方法是预先分配足够大的内存空间,然后根据每行的元素个数连续存储数据。这种方式虽然可能造成内存浪费,但简化了内存管理。
此外,还提到了通信系统中的FSK和MSK调制信号的生成。对于FSK(频移键控)和MSK(最小相位键控),我们需要生成20个随机的0和1序列,并将其调制成相应的信号。对于MSK,频偏是2fHz,而FSK的两个工作频点分别是88Hz和132Hz。解调生成的信号需要同步解调程序,其中可能用到巴克码作为同步辅助。调制信号应写入二进制文件以供后续处理。MSK调制的实现较为复杂,可以选择68Hz的工作频率,而FSK可以选择88Hz和132Hz。
总结来说,这个工程设计项目涵盖了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结构、文件操作、数值计算、信号处理等多个重要概念,是训练编程技能和理解计算机科学原理的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