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是一种微软定义的软件组件模型,它允许不同进程中的对象进行交互。在COM中,连接点(Connection Point)是实现事件通知机制的关键,使得COM对象能够向其他对象发送事件。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COM连接点和接收器的实现。
COM连接点的目的是实现通信的双向性。当一个COM对象(通常称为服务器)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调用客户端的功能时,它会使用连接点。服务器必须实现`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查找并返回支持特定事件接口的连接点(IConnectionPoint)的能力。客户端通过调用`IConnectionPoint::Advise`方法,将自身作为接收器(Sink)注册到服务器的连接点上,从而建立起事件通知的连接。
接收器对象,即事件接收者,也是一个COM对象,通常使用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库来简化实现。在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环境下,可以通过添加ATL对象来创建接收器。在ATL中,我们可以利用`IDispEventImpl`模板类来实现`IDispatch`接口的`Invoke`函数,这允许接收器处理来自服务器的事件。此外,需要使用`BEGIN_SINK_MAP`和`END_SINK_MAP`宏来定义事件映射,这样当COM对象调用事件接口时,ATL会自动找到对应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在MFC中创建一个ATL接收器对象:
```cpp
class ATL_NO_VTABLE CTestUdpComp : public CComObjectRootEx<CComSingleThreadModel>,
public CComCoClass<CTestUdpComp, &CLSID_TestUdpComp>,
public IDispatchImpl<ITestUdpComp, &IID_ITestUdpComp, &LIBID_TestATLLib>,
public IDispEventImpl<1, CTestUdpComp, &__uuidof(_IUDPSockEvents), &LIBID_UDPSockLib>
{
public:
CTestUdpComp() {}
DECLARE_REGISTRY_RESOURCEID(IDR_TESTUDPCOMP)
BEGIN_COM_MAP(CTestUdpComp)
COM_INTERFACE_ENTRY(ITestUdpComp)
COM_INTERFACE_ENTRY(IDispatch)
COM_INTERFACE_ENTRY_IID(DIID__IUDPSockEvents, IDispatch) // 增加事件接口 ID
END_COM_MAP()
// ...
};
```
在代码中,我们创建了`CTestUdpComp`类,它实现了`ITestUdpComp`接口以及`_IUDPSockEvents`事件接口。`IDispEventImpl`模板用于实现事件处理,`BEGIN_SINK_MAP`和`END_SINK_MAP`之间的部分用于定义事件处理函数。
为了建立连接,我们需要获取服务器对象(如`m_spIUdpSock`)的连接点,并通过`IConnectionPoint::Advise`方法注册接收器。在注册接收器之前,确保服务器和接收器的类型库已正确注册,因为COM对象在调用事件接口时会检查接收器是否实现了相应的接口。如果未注册,可能会导致运行时错误。在MFC中,可以通过在命令行中执行程序并附加`/regserver`参数来注册类型库,例如:`xxx.exe /regserver`。
COM连接点和接收器是COM事件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使得服务器能够通知客户端关于其状态变化或其他重要事件。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机制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COM组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