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预留洞口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尤其在桥梁工程中,确保预留洞口的正确处理对于结构安全至关重要。本方案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一、编制说明与依据
施工方案的制定遵循了《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桥涵施工及验收规范》,并结合了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些规范是指导施工活动的基础,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工程概况
工程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青龙路道路工程,其中包含麦架河桥梁工程。桥梁跨越麦架河,全长50米,单幅宽度20米,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箱梁设计有特定的几何尺寸,如顶板厚度、底板厚度、腹板厚度等,并设置了横梁和横隔板,以增强结构稳定性。
三、技术措施
1. 预留洞口处理:在封堵前需清除洞口及周围松散混凝土,保持湿润,用C50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浇灌,高出顶板表面5mm左右,确保封堵密实。
2. 钢筋处理:洞口钢筋剪切后需错开并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10倍钢筋直径D,采用单面搭接焊。
3. 堵洞材料: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凿成喇叭口,放置钢筋,再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插捣密实。
四、模板支设及浇筑步骤
1. 吊模法:由于预留洞位置特殊,模板支设采用吊模方式,通过短钢筋与楼板模板连接固定。
2. 浇筑过程:清理洞口,湿润后支设底模,搭接钢筋,然后浇筑C55混凝土,待其硬化后进行养护。预留洞口尺寸为0.7m*1.4m。
五、质量保证措施
1. 设立专人专项负责,记录封堵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2. 清理洞口,支设底模,搭接钢筋,保持湿润。
3. 控制工序间的时间间隔,避免过早进行下一道工序。
4. 钢筋搭接自检并报监理检查,确保合规性。
5. 使用规定强度的混凝土,即C55混凝土,以保证结构强度。
顶板预留洞口施工方案涵盖了从准备、施工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旨在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每个环节的严谨性,是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