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绿茶炒干中在制品理化变化研究》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绿茶炒干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时监测这些变化。以下是该研究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1.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利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分析、理解和解释图像信息的学科。在这项研究中,它被用来监测绿茶炒干过程中茶叶外形和色泽的变化。 2. 图像特征提取:研究中提及的曲率半径、RGB和灰度值、色相H值和饱和度S值等,都是从图像中提取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反映茶叶的形状、颜色和质感,从而反映其物理状态的变化。 3. 理化变化:绿茶炒干过程中,主要成分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等的含量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和最终风味。 4. 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曲率半径值与含水率、叶温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色相H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等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饱和度S值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关系密切。 5. 数据模型建立:通过线性拟合,研究者找到了EGCG含量与色相H值之间的高相关性(0.922 1),这为预测炒干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6. 在线监测:未来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含水率、叶温和H值等参数,来预测绿茶炒干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如曲率半径值,以及化学成分的动态演变。 7. 应用前景:这项研究为绿茶炒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可以指导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 8. 技术应用领域:除了茶叶行业,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以及其他需要实时监控物理和化学变化的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9. 研究方法:本研究结合了实验测量和计算机模拟,使用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19)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9YFC0840503-2)的资金支持,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模式。 这篇研究揭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监测绿茶炒干过程中的巨大潜力,不仅有助于理解茶叶的理化变化规律,也为茶叶加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粉丝: 169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