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共 36 页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再加上无线电波自身的多样性,使得电波会通过多种方
式和途径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无线视距是指与无线视线相关的路径的长度,它不仅
是建立无线传播模型的基础,也被用来区分不同的传播模式。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距离尺
度将陆地移动通信无线信号的传播机 制划分为大尺度和小尺度两种。大尺度传播机制主要用
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长距离的平均信号场强的变化,小尺度传播机制用于描述短 距离
内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
按照传播模型的适用环境划分,又可以分为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按照传播模
型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经验模型和确定性模型两种。其中,经验模型是根据大量的测量结
果,统计分析后归纳导出的公式;确定性模型则是对具体现场环境直接应用电磁理论计算的
方法得到的公式。
一个有效的传播模型应该能很好地预测出传播损耗,该损耗是距离、工作频率和环境参
数的函数。由于在实际环境中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传播损耗也会有所变化,因此预测结果
必须在实地测量过程中进一步验证。
1.2 课题研究意义
无线信道是移动通信的传输媒介,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个信道中传输。信道性能的优劣直
接决定着信息传送的正确率和时效性,进而决定着人们的通信质量。因此,要想在有限的频
谱资源上尽可能高质量、大容量传输有用信息,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信道的特性,
然后根据信道的特性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来保证传输质量和传输容量方面的要
求。而对于象认知无线电这样的通过协商利用授权网络空闲时间、空闲频段的无线通信网络,
首先就需要实时检测授权网络用户当前未使用的频谱空洞,通过频谱分析,估计相应的参数,
并根据非授权用户的需求判断可用的频段和可以达到的通信容量和 QoS。
对于授权网络当前的使用状况仍需非授权网络完全通过空中接收、分析授权网络与其用
户间的上、下行信号进行判断。更何况就认知无线电的设想而言,它应该解决异构的多种制
式的无线网络的共存问题,CR 网能够在全频段的频谱范围内快速捕获频谱空洞,进而重新配
置网络资源、工作模式和参数。纵向要打破传统的分层概念,采用跨层新协议,横向要打破
静态频谱分割方法,不仅动态接入,而且还要自适应地改变频段,改变制式、改变参数,甚
至改变网络架构。这就对非授权网络如何通过无线信道获得授权网络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