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冲击中国刑事法的探讨 一、引言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它对现行的刑事法律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不断翻新,对此,我国的刑事法规定亟需完善,以适应这一新型犯罪形态带来的法律适用挑战。 二、计算机犯罪对刑事立法的冲击 1.罪名立法问题 传统刑法未对计算机犯罪作出具体规定,致使对计算机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存在法律空白。随着计算机犯罪案件的频发,现行法律对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规定过于狭窄和滞后,难以满足实际打击犯罪的需要。 2.犯罪主体问题 计算机犯罪的主体逐渐由个人扩展至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甚至有跨国犯罪的趋势。对于犯罪主体的定性及处罚力度,现行刑事法规制不够明确,难以对犯罪行为产生有效的威慑力。 3.刑罚问题 现行刑事法中对计算机犯罪的刑罚设置不够科学,难以与犯罪的严重性相适应。特别是对于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经济犯罪等行为,当前的刑罚结构不能有效遏制犯罪动机。 4.刑事管辖权问题 计算机犯罪跨越地域的特性,使得传统刑事管辖权理论面临挑战。信息可以轻易跨国界传递,犯罪活动可能涉及多个国家,现行法律对于管辖权的界定无法应对此类全球性犯罪。 5.刑事侦查工作挑战 计算机犯罪的隐秘性和专业性要求侦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知识背景。同时,计算机犯罪的证据往往易被修改和破坏,如何固定和保全电子证据成为侦查工作的难题。 6.刑事证据制度问题 现行刑事证据制度尚未完全适应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对于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等方面存在法律空白。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问题需要得到法律层面的明确。 三、立法完善与对策 1.扩大保护范围 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护范围应适当扩大,不仅限于传统的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技领域,而是应覆盖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各个行业。 2.修改刑罚规定 刑罚设置应更为科学合理,需要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各类犯罪行为的刑罚予以明确规定,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3.明确管辖权规则 对于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应考虑建立国际协作机制,明确跨国计算机犯罪的管辖权划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司法合作。 4.强化刑事侦查能力 应增强侦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对计算机犯罪的侦破能力。同时,建立专业的网络警察队伍,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侦破。 5.完善电子证据制度 加快制定电子证据相关法规,规范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认定程序,确保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计算机犯罪作为现代社会中危害性极大的新型犯罪,对我国刑事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和防范,以及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正义。

































剩余15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1598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ASP个人网站的方案设计书与实现.doc
-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钟方案设计书(2).doc
- 刍议电气工程自动化融合技术.docx
- 电大10春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doc
-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docx
- 人工智能对广播媒体的再造.docx
- 数据库原理模拟试卷二.doc
- 浅析互联网+对教学共同体的影响.docx
- -单片机数字电子钟的方案设计书与实现.doc
- 使用Keras实现YOLO v3目标检测
- 天津市养老院信息化建设方案.docx
- 单模多模以及设备接口、光模块类型、尾纤类型.doc
-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docx
- Java程序设计课程本科期中试卷.doc
- 第2章网络通信技术与局域网.doc
- 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