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
摘要:本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从如何开
发师生智力资源,如何结合本地课程资源和社区环境,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编写校本教材以及如何设
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绿卡》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能,促进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常态化开
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资源 开发
自 2002 年秋我校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有效的实
施,对本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势在必行的。面临“没有大纲,没有教材”的局面,刚开始,我们引用全省统编
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由于存在地方的差异性,在实施上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不强。我们马上意识到:只有
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地方性、可操作性;只有进行了本课程的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才
能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变为我校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现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开展有序,进入常态化的阶段。
下面谈谈我校对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重视师生智力资源的开发,确保开展活动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施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又包括师生智力资
源等。通过总结过去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经验,我们发现:由于新课改理念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创新,我们过
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忽略了学生活动项目的可行性。对初中生来说,学生的选题,小组成员的合作(是否
做到取长补短)、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结果有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课题流于形
式,有的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师生潜能的发挥。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确保实践活动的顺
利开展。我们首先对学生活动课题来源的相关调查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
调查分析表明学生目前的课题资源,有的是由于自身的兴趣或困惑而提出来的,有的是小组讨论后最终确定的,
有的是与家长商量后得到家长支持而定下的等等。由教师根据专业特长提供参考的课题只排到了第四位,大多数小
组选题时忽略成员的特长,所以造成师生智力资源的“萎缩”或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