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B 2.0 协议概述 #### 一、USB 2.0 概述与特点 USB 2.0(Universal Serial Bus Version 2.0),即通用串行总线版本2.0,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接口技术。与前代USB 1.1相比,USB 2.0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即60MB/s),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此外,USB 2.0具有以下特点: 1. **热插拔**:支持即插即用功能,用户可以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连接或断开设备。 2. **供电方式**:USB 2.0支持两种供电模式——总线供电和自供电。总线供电模式下,设备可以从USB端口获取电力,最大功率为500mA。 3. **向下兼容**:USB 2.0完全向下兼容USB 1.1和USB 1.0设备,这意味着低速和全速设备都可以在USB 2.0主机上正常工作。 #### 二、USB 2.0 体系结构 USB 2.0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主机(Host)、设备(Device)以及物理连接(Physical Connection)。 1. **主机(Host)**:是整个USB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管理数据传输和其他USB设备的操作。主机可以是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或其他支持USB功能的电子设备。 2. **设备(Device)**:分为USB功能设备(Function Device)和USB集线器(Hub)。USB功能设备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USB设备,如鼠标、键盘、打印机等。USB集线器则用于扩展USB接口数量,允许多个USB设备连接至单一USB端口。 3. **物理连接**:指的是用于连接USB设备之间的电缆。USB 2.0推荐使用屏蔽的双绞线,以减少干扰并提高传输质量。 #### 三、USB 2.0 拓扑结构 USB 2.0采用分层的星型拓扑结构,最多支持7层(Tier),即从主机的根集线器(Root Hub)开始,可以级联5个USB集线器。这种拓扑结构保证了USB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1. **根集线器(Root Hub)**:是主机内部的一个特殊集线器,通常不占用地址空间。它作为USB系统的核心,管理着与主机相连的所有USB设备。 2. **复合设备(Compound Device)**:是指将多个功能设备通过内置的USB集线器组合在一起的设备。例如,带有录音功能的USB摄像头就是一个复合设备的例子。 3. **地址分配**:一个USB主机最多可以支持127个地址,每个USB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地址。地址0为默认地址,仅用于设备枚举过程中,之后不可再分配给任何设备。 #### 四、USB 2.0 数据传输机制 1. **轮询机制**:USB 2.0采用轮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即所有数据传输均由主机发起。每次只能有一个数据包在USB总线上进行传输。 2. **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USB 2.0的数据传输过程主要包括令牌包、数据包和握手包三个阶段。令牌包用于标识数据包的目的地或来源地址;数据包则是传输数据的主要载体;握手包用来确认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3. **端点(Endpoint)**:是USB设备中的数据收发基本单元。每个USB设备都有一个默认端点,用于处理设备的枚举过程。此外,USB设备还可以拥有多个其他端点,用于特定的数据传输任务。 4. **管道(Pipe)**:是主机与USB设备端点之间数据传输的逻辑通道。管道可以是无格式的流管道或有格式的信息管道。其中,默认的控制管道用于设备的枚举和配置。 #### 五、USB 2.0 枚举过程 枚举过程是USB 2.0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用于获取USB设备的基本信息并配置设备。枚举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获取设备描述**:主机通过默认的控制管道发送标准请求,获取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类型、支持的USB版本等。 2. **地址分配**:为每个USB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 3. **获取配置描述**:主机进一步获取设备的配置描述信息,以便正确配置设备。 4. **配置设备**:根据设备的配置描述信息,设置设备的工作模式和其他参数。 5. **状态查询**:主机定期查询设备的状态信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通过这一系列标准化的过程,USB 2.0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并支持多种设备的即插即用功能。































- 粉丝: 2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为什么说AI+数智应用科技管理服务是科技管理系统开发商的新机遇?.docx
- 为什么说AI+数智应用是科技管理系统升级的必由之路?.docx
- 为什么说AI+数智应用科技管理服务是未来的趋势?.docx
- 为什么现有的科技管理系统难以满足现代需求?如何通过AI+数智应用解决?.docx
- 现有科技管理系统为何需要通过AI+数智应用实现“管理+服务”模式?.docx
- 在科技管理新趋势下,如何通过AI+数智应用激活内外部资源,提升管理成效?.docx
- 怎样的AI+数智应用创新管理系统能真正提升科技管理效率与价值创造?.docx
- CMake-4.0.2 版本 - Windows x86-64 平台安装包 - 用于跨平台项目构建与编译配置
- AI+数智应用科技管理服务如何解决传统系统的局限性?.docx
- AI+数智应用科技活动服务如何提升活动策划和执行效率?.docx
- AI+数智应用科技管理服务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深层次价值创造?.docx
- AI+数智应用科技活动服务商如何助力技术供给方更好地推广技术和对接需求?.docx
- AI+数智应用科技平台市场化服务升级有哪些关键策略?.docx
- AI+数智应用驱动的全流程创新诊断对科技管理工作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哪些方面?.docx
- AI+数智应用信息科技资源平台如何通过数智化工具提升科技平台服务的专业性和竞争力?.docx
- 参加科技活动时,企业如何通过AI+数智应用精准找到合适的技术成果和专家资源?.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