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特别是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备战2019年高考化学专项攻关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关于这个专题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当一个物质失去电子时,它被氧化;反之,当一个物质获得电子时,它被还原。这种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导致了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是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改变。这种变化通常通过化合价的升降来体现。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促使其他物质被氧化的物质,自身被还原;还原剂则是促使其他物质被还原的物质,自身被氧化。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并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数量,而是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4.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使用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双线桥法用于表示同种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的电子变化,而单线桥法则用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
5.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活泼非金属单质(如Cl2、O2)、氧化物(如MnO2、H2O2)以及氧化性酸(如HNO3、H2SO4)。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金属单质(如Na、Al)、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以及变价元素的低价态化合物。
6. **高考链接**:
在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试题主要考察概念理解、电子转移数目计算、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特别是涉及陌生物质的反应。例如,2016年全国卷Ⅲ的一个题目要求计算氧化剂KClO3的最小用量,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的题目则涉及到还原产物的确定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
7. **实际应用举例**:
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如2017年全国卷的题目所示,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材料制备。例如,FeO·Cr2O3与Na2CO3、NaNO3的反应中,需要配平方程式并确定各物质的系数比例,这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基础。
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理解和熟练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还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这些反应,包括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同时,通过历年高考真题的练习,可以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