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探究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会计信息化领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当前,高校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专业设置模式局限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培养方式、重构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 “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1. **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拓展**:“互联网+”不仅推动了传统行业的升级,也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除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外,还包括内部控制与评价、管理咨询等多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了会计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 **步入会计智能化阶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正逐步实现从核算到管理再到智能化的转变。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持财务决策、利用智能算法优化审计流程等。
3. **XBRL对会计研究的影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应用,为财务报告提供了更为标准化的格式。未来,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XBRL将在会计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市场对于既懂会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这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最新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 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1. **专业设置模式存在局限性**: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在会计学或计算机科学专业中增设会计信息化方向,但由于专业设置上的限制,难以实现跨学科的有效融合。
2. **课程设置不合理**:现有的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单一领域的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教育。例如,会计学专业可能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课程,而计算机科学专业则可能忽视会计原理的学习。
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师资力量不足**:拥有会计信息化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相对稀缺,这也是制约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 对策建议
1. **建立多样化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会计学专业中增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学习等方式,增强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强化会计信息化师资力量**:加大对会计信息化领域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当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