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健康发展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环节,其改革与发展状况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改革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尚未完全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尽管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在我国广泛推广并得到应用,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在于综合单价不全面,未将规费和税金等费用包含在内,这与国际惯例存在差距。同时,由于企业依然依赖官方发布的定额和信息价,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水平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造价信息工作滞后性问题显著。尽管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相关信息,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此外,定额更新速度缓慢,无法适应不同地区市场的变化,导致工程造价难以准确反映市场状况,进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整个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方面,现有的计价方式过于详尽,难以分离竞争性费用,从而不利于激励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造价管理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投资方在选择承包商时更倾向于选择低层次的企业,从而加剧市场的无序竞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推动形成真正的市场价格机制。这需要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单价,以此打破传统定额定价的局限性,使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这样的变革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的透明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
加强造价信息工作,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建设更加灵活的信息发布系统,能够使企业和业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三,加快定额的更新速度,并考虑地区差异性,以提高定额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定额的及时更新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实际情况,为建筑市场提供准确的计价依据。
促进竞争性的计价方式,将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的差异性纳入竞争因素。鼓励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以此激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建筑业其他改革措施相互配套,以确保改革的稳步进行。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推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经济利益,进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