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实验》是一门面向37级2005级学生的课程,于2007-2008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开设,由黄贤英老师教授。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别是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和实现。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自编的《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V2.1。 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部分,学生需要了解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知识,包括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接着,课程会介绍实验的方法和考核标准,要求学生完成实验一。实验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接口设计,熟悉Sample语言,理解表格的定义方式,以及编写用于查找单词的函数。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如编写桩模块来测试函数的正确性。 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表格的定义方法,而难点在于判断给定单词是否在表格中。实验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总共2学时。实验组织形式包括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提交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知识,如果对高级语言不熟悉,需自行查阅资料或学习。 考核方面,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三部分。实验任务包括编写Sample语言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以及生成中间代码。实验语言Sample是基于PASCAL的一种语言,学生可以选择自定义源语言。实验结果应包括程序和文档,且需要使用四元式表示的中间代码。 Sample语言的字符集包括字母、数字和界符,单词集则包含保留字、双界符、标识符、常数和单界符。词法分析是实验的关键部分,需要逐个读取源程序字符,按构词规则切分单词,处理空格、注释、换行符,并能追踪错误位置,甚至进行宏展开。 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编写相关程序并进行静态检查,实验过程中调试程序,理解课堂内容,实验后完成报告并进行总结。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编译原理,掌握编译器构建的关键技术,从而具备独立完成小型编译程序设计的能力。

































剩余29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2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big-data-cloudera-hadoop.pdf
- 商业大楼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doc
- rs转接usb接口转换器的全面设计方案论文封面.doc
- 东北农业大学“十二五”网络教学建设规划.doc
- 它开启了中国大数据时代.docx
- 重庆号线通信系统初步研究设计技术要求.doc
- 有限公司ERP软件设计方案书仓库管理.doc
- 一种纤维摩擦因数求解算法设计方案.doc
- 小议增值税的项目管理设计.doc
- 单片机-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书[单片机课程方案设计书].doc
- 单片机电动车里程记录仪设计方案.doc
- 计算机系统概述课件讲解.pptx
- 图书馆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的思考.doc
-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探讨.docx
- 可见光通信LiFi标准白皮书范本.doc
- 大学设计方案(方案)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