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管制频率表是航空管制部门用于指导民用航空器进行安全起降及运行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了各大机场及中小机场的航空管制频率,对于航空无线电爱好者来说,这样的频率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详细解析这份频率表之前,需要了解一系列航空管制的基础知识,包括飞机的起降过程、空域划分、航路航线的分类以及飞行情报区(FIR)等相关概念。
飞机的起降过程可以分为起飞和降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与航空管制部门的多次通讯和指令遵循。飞机在起飞前需要经过放行(Delivery)、机坪(Apron)、地面(Ground)、塔台(Tower)、近进(ApproachControl)和区调(AreaControl)等环节。在放行阶段,航空管制部门(ATC)会给予飞机放行许可,该许可中应包括目的地、使用跑道、航路、巡航高度、离场程序等关键信息。飞机在得到放行许可后,会开始做起飞前准备,如上客、装货等,随后请求机坪管制推出许可。飞机在机坪管制的指挥下推出并启动发动机,再向地面管制申请滑行许可。地面滑行完成后,飞机请求进入跑道并等待起飞指令。
飞机在起飞后,需要联系进近/离场管制,按照管制员指令上升或下降到规定高度,并遵循相应的进近或离场程序(STAR/SID)。进近/离场管制在飞机飞至一定高度后,将指挥权交给区调管制,区调管制负责飞机的巡航阶段,并在飞机接近目的地时指挥飞机下降到规定高度。
降落阶段与起飞阶段相反,飞机在区调的指挥下准备进场,并在近进管制的协助下下降高度并移交塔台管制,由塔台管制员引导飞机完成降落。
航路和航线的划分对于航空通信来说同样重要。航路和航线根据其服务的范围和对象分为国际(地区)航路航线和国内航路航线,以及国际(地区)区域导航航路、国内区域导航航路等类型。它们的宽度一般为20公里,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航线的代号通常由一个表示属性的字母和一个至999的数码组成,不同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代表不同类型的航路航线。
再者,飞行情报区(FIR)是指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划分的,用以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区域。这些区域有时会根据空域密度和航班数量划分为不同的扇区,以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
航空无线电爱好者应当了解,民用航空管制频率表是为合法使用而设计的,严禁用于非法目的。在使用该表进行收听和研究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航空安全的严肃性。
由于资料中提到的航空管制频率表是2021年3月的版本,其内容已经替换了旧版,这表明频率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航空通信的准确和及时。因此,对于无线电和航空通信爱好者来说,获取最新的民用航空管制频率表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