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是QC小组活动中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它们在目标、程序和实践过程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创新型课题侧重于创新与研发,而问题解决型课题则更注重现有问题的改进。这两种类型的课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各自的活动程序。
在计划阶段,问题解决型课题通常涉及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旨在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制定对策。而创新型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状况可供参考,其计划阶段主要关注创新的切入点和最佳方案的提出。在实施、检查和处理阶段,两种类型课题都有制定对策、实施及效果确认的过程,但创新型课题在标准化和总结时更注重成果的推广和未来规划。
在实践中,创新型课题常面临一些问题。选题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错误地将问题解决型课题当作创新型课题可能导致研究偏离轨道。正确选题应聚焦于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或新方法的开发。例如,"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的研发"和"智能计数器的研制"是典型的创新型课题,而"降低产品不合格率"则更适合问题解决型课题。
创新型课题的可实施性应得到保障。如果备选课题过于复杂或不切实际,可能会影响小组的活动效果。同时,活动程序的混淆也是常见错误,如将"问题解决型"的程序应用于"创新型"课题,或者反之,这会混淆研究的方向。
目标设定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创新型课题的目标应具体、量化,避免过多的目标导致评估困难。同时,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需从人力、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数据支持,而非简单的定性描述。
在方案选择上,小组应深入细致地比较不同方案,避免主观性强的评价和缺乏数据支持的决策。提出的方案应具有可比性,且能够通过实际考察和数据分析来确定最佳方案。错误的做法如仅凭评价打分或举手表决来决定方案,可能导致方案选择的不科学性。
例如,一个关于地脚螺栓固定的创新型课题,如果只停留在提出对策方案的层面,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比较,那么这个方案的优化和选择就可能存在问题。
创新型课题的开展要求小组具备创新思维,明确研究目标,遵循正确的程序,并在方案选择和目标设定上严谨对待,以确保创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于QC小组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课题的区别,能更好地推动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