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是用于评审的详细技术文件,旨在为读者提供清晰的项目架构蓝图。文档的目的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软件架构的理解一致,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它适用于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任何需要了解系统架构的团队成员。文档的范围仅限于软件架构的设计,不包含项目的整体规划或业务需求。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的列表有助于读者快速理解和解读文档内容。此外,文档引用了相关参考资料,包括项目计划、标准和先前的文档。
【架构描述方式】
文档采用多视图方法描述软件架构,包括逻辑架构、开发架构、运行架构、物理架构和数据架构视图。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提供了架构视图的阅读指南,以及图表和模型(如UML)的解释。这种结构化的方法使得读者能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理解系统的构成和交互。
【架构设计目标】
架构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关键功能得以实现,同时满足关键质量属性和约束条件。关键功能包括核心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必做功能(规定必须实现的功能)、高风险功能(可能影响项目成功的重要功能)和独特功能(特定于项目且未被其他功能涵盖的部分)。关键质量属性通常包括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等,它们是通过分析和评估来确定的。
【架构设计原则】
文档明确了架构设计的原则,比如模块化、松耦合、高内聚和低耦合等,以促进代码的复用和易于维护。备选架构设计方案的讨论和被否决的原因展示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此外,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如详细设计和部署具有指导意义,明确指出这些阶段的约束和预期。
【逻辑架构视图】
逻辑架构视图描述了组件之间的职责分配和接口设计。它展示了系统如何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服务,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设计包的详细说明进一步细化了这些组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开发架构视图】
开发架构视图关注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包括项目划分,每个项目(或子系统)的目录结构、程序单元组织以及框架与应用的关系。这有助于团队理解和构建项目结构。
【运行架构视图】
运行架构视图阐述了系统在运行时的控制流组织,包括创建、销毁和通信机制。加锁设计确保了并发访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物理架构视图】
物理架构视图描述了系统的硬件部署,包括物理拓扑、软件到硬件的映射以及优化部署策略,以提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数据架构视图】
数据架构视图关注数据的持久化机制和存储方案,包括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
这部分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架构设计来实现和保障关键质量属性,如通过优化算法、选择适当的硬件配置、采用负载均衡策略等方式来提升性能和稳定性。
综上,《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是一个全面的指南,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结构,还涵盖了设计决策的依据和目标,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遵循这个模板,项目团队可以创建出清晰、一致且易于理解的架构文档,从而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对系统设计有共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