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的“传感器试卷”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
#### 1. 传感器的基本定义
- **定义**: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被测量(如温度、压力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信号的装置。
- **组成部分**:
- **敏感元件**: 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
- **转换元件**: 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进一步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信号。
- **辅助元件**: 如必要的放大器、滤波器等。
#### 2. 应变效应
- **概念**: 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 **分类**:
- **金属电阻应变片**: 利用金属丝或箔片的几何尺寸变化来实现电阻变化。
- **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主要依赖材料电阻率的变化。
#### 3.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 **决定因素**:
- 几何尺寸的变化。
- 材料电阻率的变化。
### 二、传感器类型及应用
#### 1. 电感式传感器
- **应用**: 用于精确测量微小位移量。
- **平衡条件**: 在直流电桥中,平衡条件为\( R_1R_4 = R_2R_3 \),在交流电桥中为\( Z_1Z_4 = Z_2Z_3 \)。
#### 2. 电容式传感器
- **分类**:
- **面积变化型**: 通过改变电容器极板间的相对面积来检测。
- **极距变化型**: 通过改变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来检测。
- **介质变化型**: 通过改变电容器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来检测。
#### 3.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类
- **自感式**: 利用电感量的变化来检测。
- **互感式**: 利用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量变化来检测。
- **涡流式**: 基于涡流效应来检测。
### 三、热电效应及压电效应
#### 1. 热电效应
- **原理**: 通过将两种不同金属连接组成闭合回路,在一端加热,另一端保持温度不变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
- **计算方法**: 若已知两种导体与第三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则可以计算出这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
#### 2. 压电效应
- **概念**: 当某些物质受到压力或拉力时,其表面会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去除外力后,物质会恢复到不带电状态。
- **应用**: 压电材料广泛应用于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等领域。
### 四、其他知识点
#### 1. 双臂直流电桥的电压灵敏度
- **公式**: \( S_v = \frac{E}{2} \) 或 \( S_v = \frac{E}{4} \),取决于具体情况。
#### 2.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
- **公式**: \( S = \frac{2L_0}{\delta_0} \)。
#### 3. 电涡流的影响因素
- 包括电阻率、相对磁导率、金属导体厚度、线圈激励信号频率以及线圈与金属之间的距离等。
#### 4.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
- **顺压电效应**: 加在石英晶体上的力会在电极方向产生伸缩变形。
- **逆压电效应**: 加在石英晶体电极上的电压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
### 五、计算题解析
#### 1. 半导体应变片电桥电路中的灵敏系数计算
-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计算得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4.65。
#### 2. 非线性误差计算
- 对于差动式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非线性误差为3.5%。
- 对于单只平行电容传感器,非线性误差会有所不同,具体计算需考虑初始电容值和位移变化等因素。
以上是根据“传感器试卷”的内容总结出来的知识点,涵盖了传感器的基础理论、类型、应用以及具体的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传感器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