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各类公文的基本格式、内容和使用场景。以下是对公文写作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公文标题**:公文的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构成,例如“关于XXX的决定”。在标题中,除了法规、规章名称需要用书名号括起,其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2. **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和当年的发文序号,例如“国发[2022]1号”,表示国家发的2022年的第一份文件。
3. **命令**:用于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4. **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是提出建议或指导性意见的公文。
5. **函**:按内容和发文目的,函可以分为商洽函、询问函、请批函和答复函,用于平行或非隶属关系单位间的事务沟通。
6. **联合行文日期**:如果多个单位联合发文,日期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7. **抄送**:当需要同时送至其他机关时,应使用“抄送”标识,并列出接收单位。
8. **会议纪要主体**:常见的写法有条项式、综合式和摘录式,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议事项。
9. **计划内容**:计划通常包括目标、步骤和措施,用于规划和指导工作。
10. **发布性通知**:“转发”用于发布下级机关的文件,“批转”用于发布上级或同级、不相隶属单位的文件。
11. **主题词**:主题词是公文索引的关键词汇,一般不超过5个,标引顺序为先主题后文种。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
1. 应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通常是上行文,如请示。
2. 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任免令或通知。
3. 秘密等级标注在文头右上角。
4. 上行文包括请示和报告。
5. 县级以上政府可发布命令。
6. 年份用方括号括起,如"[2022]"。
7. 通报不适用于表彰先进事迹。
8. 对未来工作的计划通常用规划或方案。
9. 工作总结重点写实际工作和成果。
10. “现提请审议”适用于议案。
**判断题知识点**:
1. 公文印章应居中覆盖正文和年月日。
2. 向无隶属关系的部门请求批准,用函件。
3. 调查报告不是公文中的报告,是单独的文种。
4. 决定的事项和缘由都不应随意省略。
5. 对下级机关的请示应答复,但不一定用决定。
6. 会议纪要可以设正副标题。
7. 不是所有公文都有主送机关,如公告、通告。
8. 个体户与他人的协议属于民事合同。
9. 通报先叙述事实再进行评价。
10. 总结多用第三人称写作。
**名词解释**:
1. 主送机关是主要的接收和办理公文的机关。
2. 议案是提交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的议题或文件。
3. 行文规则指公文撰写和传递遵循的规范,包括行文方向、主送和抄送规定等。
**简答题**:
1. 批评性通报通常包括事件背景、具体事实、对行为的评价、处理决定以及改进要求等内容。
2. 通知可用于批转公文、传达事项、任免人员、组织活动等。
3. 请示规则包括一事一请示、不越级、不抄送下级、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公文写作的基础要素,考生需要掌握并灵活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写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都是考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