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中为了保证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安全性、效率性和经济效益而设立的一套规范体系。该制度旨在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要点。
制度的建立遵循了四个基本原则:
1. 合理性原则: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确保所有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2. 全面性原则:覆盖医院运营的全过程和所有相关部门及岗位,确保所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3. 有效性原则:制度应适合医院的实际运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发挥作用。
4. 成本效益原则:通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带来的收益应高于防止财务风险的成本,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1. 完善管理结构,建立清晰职责、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
2. 建立预警机制,改进管理方法,提升信息管理技术,强化监控手段,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3. 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计划,从关键财务事项和重大经济活动入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4.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
5. 医院负责人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负总责,财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落实。
第三,预算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全过程需要制度化管理,所有收支必须纳入预算控制。
2. 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由单位领导、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预算经上级审批后严格执行,不得进行无预算支出,确保收支平衡。
4. 预算一旦批准,一般不允许调整,除非遇到政策变化或特殊情况需按规定程序报批。
5. 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问题及时采取改善措施,确保年度预算的完成,并实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
第四,支出管理方面:
1. 建立完善的支出、价款、预收款、票据、退款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防止权力滥用。
2. 制定支出管理业务流程,强化流程控制,特别是在门诊收入和住院结算支出方面。
3. 所有支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具合规票据,严格按照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确认和核算。
4. 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类票据,确保票据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5. 加强结算时间的控制,规范门诊和住院收入的结算周期,确保收入的准确核算。
6. 设立退费管理制度,确保退款过程的合规性,避免财务漏洞。
这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医院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