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let是Java EE中用于处理HTTP请求的核心组件,它允许开发者编写Java代码来动态生成Web内容。本篇笔记将深入探讨Servlet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生命周期以及在Web应用程序中的角色。
了解HTTP基础至关重要。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eb上客户端(如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HTTP请求由浏览器发起,服务器则返回响应。HTTP响应不仅包含HTML内容,还带有首部信息,这些首部信息用于浏览器解析和处理HTML页面。
在HTTP中,GET和POST是最常见的请求方法。GET请求通常用于获取资源,其参数显示在URL中,限制了数据量且不够安全。相反,POST请求将数据放在消息体中,能传输大量数据,更适用于提交表单或上传文件,安全性相对较高。
Web服务器,如Apache Tomcat,主要负责提供静态HTML页面。但为了实现动态内容,需要借助辅助应用程序,即Servlet。Servlet是一个Java程序,它运行在Web服务器内部的特定环境——容器中。容器是管理Servlet实例并处理请求和响应的Java应用程序。当用户请求一个Servlet时,容器创建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找到相应的Servlet实例,分配线程,调用Servlet的方法,如doGet()或doPost(),这些方法生成动态内容并返回给客户端。
Servlet的生命周期包括加载、初始化、服务和销毁四个阶段。容器在首次接收到对Servlet的请求时加载并初始化Servlet,之后每当有请求到达,容器都会为该请求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并调用service()方法。service()会根据请求类型选择调用doGet()或doPost()。完成请求处理后,容器可能会销毁Servlet实例,以节省资源。
在Java EE应用服务器中,Web容器(如Tomcat)负责管理Web组件(Servlet和JSP),而EJB容器管理业务逻辑组件(Enterprise JavaBeans)。Web应用的目录结构遵循一定的规范,例如`webapps`目录下的每个应用都有一个`WEB-INF`子目录,其中包含`web.xml`部署描述符,`classes`目录存储编译后的Java类,`lib`存放依赖的JAR文件,以及可能的`tags`目录用于自定义标签库。
Servlet是Web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与HTTP协议交互的能力,使得开发者可以构建动态、交互式的Web应用程序。通过理解Servlet的工作原理、生命周期和在Web容器中的运行方式,开发者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现高效的Web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