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申延超_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笔记_可执行文件的生成过程

preview
共1个文件
jpg:1个
需积分: 0 39 下载量 135 浏览量 更新于2009-06-15 收藏 71KB RAR 举报
在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中,理解可执行文件的生成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涉及到编译、链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与程序的最终形态和运行效率紧密相关。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我们要知道的是,程序的源代码通常是用高级语言如C或C++编写的。这些源代码文件(例如:`.c`或`.cpp`)不能直接被计算机执行,需要经过编译器的处理。 1. **预处理**:这是编译的第一步,由预处理器(cpp)完成。预处理器主要处理宏定义、条件编译指令(如`#if`、`#else`、`#endif`)、包含头文件等。它将源代码转换为预处理文件(`.i`或`.ii`)。 2. **编译**:接下来,编译器(如GCC的cc1或g++)对预处理后的文件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生成中间表示(如三地址码),然后优化代码,最后生成汇编代码(`.s`文件)。 3. **汇编**:汇编器(as)将汇编代码转换成机器语言的二进制对象文件(`.o`或`.obj`)。这个阶段,每个源文件都会生成一个对应的对象文件,其中包含了函数和变量的局部信息。 4. **链接**:当所有源文件编译完成后,链接器(ld)将这些对象文件合并,处理全局符号引用,解决函数调用和数据引用问题。同时,链接器还会连接到系统库,如C标准库(libc),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链接器的工作包括:符号解析、重定位、合并代码和数据段等。 5. **加载与执行**:在嵌入式系统中,可执行文件可能需要通过加载器(如ld-linux.so)加载到内存中,并进行动态重定位。然后,操作系统会执行程序的入口点,开始程序的运行。 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由于资源有限,开发者可能会关心以下几点: - **交叉编译**:由于目标设备(如ARM架构的嵌入式板子)与开发主机(如x86架构的PC)的处理器架构不同,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生成适用于目标平台的可执行文件。 - **静态链接与动态链接**:静态链接会将所有依赖的库合并到可执行文件中,使程序独立运行但体积较大;动态链接则只包含符号表,运行时从系统库中查找依赖,节省存储空间但需要相应库文件支持。 - **strip命令**:为了减小程序大小,可以使用strip命令移除调试信息(符号表),这不会影响程序执行,但会影响调试。 - **内存管理**:嵌入式系统通常内存有限,因此需要关注内存分配、释放策略,以及如何避免内存泄漏。 以上就是关于“申延超_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笔记_可执行文件的生成过程”的核心知识点,涵盖了从源代码到可执行文件的全过程。在实际开发中,理解这些步骤对于优化代码、解决问题和提高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
shenyanchao1981
  • 粉丝: 1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voice
center-task 前往需求广场,查看用户热搜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