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外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成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家推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宏观环境下,供应链金融为响应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强化“产融结合、脱虚向实”而生,其作用和影响愈发显著。
供应链金融生态图谱揭示了其生态圈的结构。该生态图谱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供应链金融源、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和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其中,供应链金融源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信用的来源,而中小微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直接受益主体。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是指具体执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机构,资金提供方则是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小贷公司、信托、保理和担保公司等。此外,供应链金融还依赖于一系列基础服务,包括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电子仓单服务提供商和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服务商等。
在供应链金融生态参与主体方面,商业银行在初期扮演了主要角色,它们根据供应链融资需求企业的情况,提供多样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金融科技公司的介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革新,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方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方、融资对象等则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基础服务参与者。
2017年供应链金融产业呈现出健康迭代的态势,宏观环境的利好与产业生态的稳健繁荣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之外,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信息化服务商等,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报告中也提到了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手段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金融科技对行业的影响。风控成熟度、风控数据来源及完整度、风险评估技术等级分布等,都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重要的考量因素。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数据和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和管理风险,从而保障资金安全,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尽管供应链金融在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建立和繁荣生态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痛点和挑战,比如业务发展中的难点、资金的获取难易程度、服务模式的创新等。供应链金融参与者在面临这些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服务模式、资金渠道和风控手段,以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报告的发布旨在记录和分析201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业态的发展情况,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记录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进步和挑战。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得以洞察供应链金融的全貌,理解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的作用和价值,并对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有所预期。参与制作这份报告的机构包括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华夏邓白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及其下属的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它们为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