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并行计算

preview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13-04-10 收藏 141KB DOC 举报
并行计算是利用多处理器协同工作来解决计算问题的技术,旨在显著缩短任务的实际完成时间,即墙钟时间。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大型计算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以此来提升计算效率。然而,这种并行处理方式可能会增加总的CPU时间,因为并行程序中需要包含额外的并行指令和通信操作。 在并行计算中,线性加速是一个理想状态,意味着使用N个处理器可以使任务完成时间减少到单处理器的1/N。但实际上,由于并行开销(如进程创建、通信、同步等)的存在,加速比S(N)通常会随着处理器数量N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导致并行效率E(N)降低。并行效率E(N)等于加速比S(N)除以处理器数量N,理想情况下E=100%。 并行计算的应用场景需要考虑任务的可分解性和数据依赖性。例如,在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中,通过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网格,并将网格进一步分割给多个处理器,可以实现并行处理。但由于每个网格点的计算可能依赖于其周围网格点的数据,因此需要进行处理器间的通信。通信的性能由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每次传输的起始时间)决定,不同类型的应用对此有不同的敏感度。 负载平衡是并行计算中的关键问题,指的是确保所有处理器的计算负载相对均匀,以避免某些处理器过早完成任务而其他处理器还在忙碌,导致整体效率降低。开发者可以通过优化任务分配策略来改善负载平衡。 超线性加速是一种特殊现象,即使用更多的处理器比预期更快地完成任务。这通常是因为有效利用了高速缓存,使得数据访问更加高效,减少了对主内存的访问。但超线性加速的实现要求并行开销极低,且通讯和同步操作少。 在选择并行计算系统时,处理器的速度和并行效率都需要考虑。例如,一个处理器速度较慢但并行效率较高的系统可能比处理器速度快但并行效率低的系统更适合执行特定的并行任务。 理解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加速比、并行效率、负载平衡和超线性加速对于设计和优化大规模计算系统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硬件资源,通过有效的算法设计和通信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以高效解决复杂计算问题。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