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QC-LDPC码分层译码器设计
一、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与QC-LDPC码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是一种线性分组码,由Robert G. Gallager博士在1963年提出。LDPC码因为其稀疏的校验矩阵,不仅可以实现接近香农极限的优异性能,而且在译码复杂度上相对较低,结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QC-LDPC码是LDPC码中的一种重要类别,相较于一般LDPC码,它具有更简单的编译码复杂度,特别适合于实际应用和硬件实现,并且通过设计也能达到非常优异的性能表现。
二、QC-LDPC码的编译码方法
QC-LDPC码利用其准循环特性,主要采用块构造法来构建校验矩阵。校验矩阵的构造方式如下:若干个子矩阵(记作Q)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一个大的校验矩阵。每个子矩阵Q可以是全零矩阵,也可以是循环置换矩阵,后者是由单位矩阵的每一行右移若干位(P位)得到的。这种构造方法使得QC-LDPC码的编译码过程更为高效。
三、不可分层QC-LDPC码的问题
在一些特定的通信系统,如DVB-S2、CMMB以及IEEE802.15.3c中,LDPC码的构造不能满足传统的部分并行译码结构的要求,因而成为不可分层码。不可分层的QC-LDPC码无法采用部分并行译码结构,这限制了其译码速度和性能。
四、分层译码与并行分层置信度传播(PLBP)算法
为了克服不可分层QC-LDPC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行分层置信度传播(PLBP)译码算法。这种算法适合于不可分层的QC-LDPC码,并且在硬件实现上优化了结构并降低了复杂度。
五、FPGA在QC-LDPC码分层译码器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不可分层QC-LDPC码提出的新型分层译码器是基于FPGA来设计实现的。通过使用Atera公司Stratix II系列的EP2S60F484C3器件,完成了码长为2048、码率为3/4的(3,12)不可分层QC-LDPC码分层译码器的设计。在工作频率为90MHz的情况下,当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为5时,译码器的吞吐量可以达到93.85Mbps。
六、PLBP译码算法性能
通过实验仿真,证明了相对于传统分层译码算法,改进后的PLBP译码算法具有更佳的性能表现。这种性能上的提升,是通过新型译码器结构设计实现的。
七、QC-LDPC码译码器硬件实现特点
FPGA的使用,在设计QC-LDPC码译码器时提供了以下特点:高度的并行性、可重配置性、快速的处理速度和较低的功耗。此外,FPGA允许设计者在硬件层面上实现算法的优化和调整,从而获得更加高效和定制化的系统性能。QC-LDPC码译码器的设计与优化在FPGA上进行,便于实现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并且可以达到高速实时的译码要求。
八、研究与应用前景
LDPC码由于其优良的通信性能和可实现性,已被广泛研究,并逐渐应用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广播、卫星通信以及光纤通信等领域。QC-LDPC码作为LDPC码的子集,由于其结构简单,更易于硬件实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的基于FPGA的QC-LDPC码分层译码器设计方案,将有助于推动QC-LDPC码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的应用发展。随着FPGA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算法的不断优化,预期该译码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