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素质。
文章指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信息获取和认知能力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进。
改进路径之一是教师需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理念,树立新的思政教育目标。教师应掌握学生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推送思政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探讨。
改进路径之二是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掌握并运用文本、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主动性。
改进路径之三是构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获取权威数据和案例,整合与思政教育主题相关的内容,使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增强思政教育的现实联系和针对性。
改进路径之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针对思政教师数量不足和技术接受度不一的问题,高校应利用互联网渠道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网络培训系统,帮助教师快速适应新兴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应严格教师准入制度,通过线下招聘和互联网渠道发布招聘信息,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先进性。
改进路径之五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网络培训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需求设计递进式学习路径。这种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创新。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和专业培训的加强,高校可以构建起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