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jkstra迪杰斯特拉最短路径算法Java实现解析 #### 概述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图中两点间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它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路由选择、导航系统等领域。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地扩展当前节点到各个邻接节点的距离来更新最短路径,并通过一个标记机制来避免重复计算。 本文将根据提供的代码片段,详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Java实现方法,并分析其中的关键步骤与数据结构设计。 #### Dijkstra算法基本原理 Dijkstra算法基于贪心策略,其核心步骤如下: 1. **初始化**:为起点设置距离为0,其他所有顶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2. **选取当前未确定最短路径且具有最小距离的顶点**,称为当前顶点。 3. **更新距离**:对于当前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如果经过当前顶点到达该邻接顶点的距离更短,则更新该邻接顶点的距离。 4. **标记已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将当前顶点标记为已确定最短路径。 5. **重复步骤2至4**,直到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都已确定或目标顶点的最短路径已经确定。 #### Java实现细节 在提供的代码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几个关键的数据结构和方法来实现Dijkstra算法: 1. **数据结构定义**: - `Node`类:代表图中的一个顶点。每个顶点包含名称、邻接顶点列表及到该顶点的距离值等属性。 - `openList`和`closeList`:两个`ArrayList<Node>`分别存储待处理的顶点(即尚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和已处理的顶点(即已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 2. **算法流程**: - **初始化**:通过`init()`方法初始化图的连接关系和顶点距离值,将起点加入`openList`。 - **计算最短路径**:通过`calculate(Node start, Node end)`方法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在每次循环中,找到当前`openList`中距离最小的顶点作为当前顶点,并更新其邻接顶点的距离值;之后将该顶点移入`closeList`并从`openList`中删除。 - **停止条件**:当`end`节点被加入到`closeList`时,表示找到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或者当`openList`为空时,表示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都已经确定。 #### 代码详解 1. **初始化图的结构**: ```java private void init() { // 初始化图的连接关系和顶点距离值 A201.linkedNode.add(B); // 添加邻接顶点 A201.setValue(B, 14); // 设置到邻接顶点的距离值 ... openList.add(A201); openList.add(B); ... } ``` 2. **计算最短路径**: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calculate(Node start, Node end) { while (true) { if (closeList.size() == openList.size()) { break; // 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都已确定 } Node currentNode = getMinDistanceNode(openList); if (currentNode.equals(end)) { break; // 找到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 for (Node neighbor : currentNode.linkedNode) { int distanceThroughCurrent = currentNode.getValue() + currentNode.getValue(neighbor); if (distanceThroughCurrent < neighbor.getValue()) { neighbor.setValue(distanceThroughCurrent); } } closeList.add(currentNode); openList.remove(currentNode); } } ``` 3. **辅助方法**: - `getMinDistanceNode(List<Node> nodes)`:从给定的顶点列表中找到距离最小的顶点。 - `setValue(Node to, int value)`:设置从当前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值。 - `getValue()`:获取当前顶点的距离值。 - `getValue(Node to)`:获取从当前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值。 ####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Dijkstra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贪心策略逐步扩展最短路径树,同时通过`openList`和`closeList`来管理待处理和已处理的顶点。在Java实现中,合理地设计数据结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此外,还需要注意算法的边界条件处理,以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确计算出最短路径。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Se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Dijkstra {
static List<Node> openList = new ArrayList<Node>();//未访问过
static List<Node> closeList = new ArrayList<Node>();//已访问过
static Node A201 = new Node("A201");
Node B = new Node("B");
Node C = new Node("C");
Node D = new Node("D");
Node E = new Node("E");
static Node F = new Node("F");
//private static Node abs;
//Node abs= A201;
Node G = new Node("G");
Node H = new Node("H");
//初始化数据节点之间的关系
A201.linkedNode.add(B);
A201.linkedNode.add(C);
A201.linkedNode.add(F);
A201.setValue(B,14);
A201.setValue(C,4);
A201.setValue(F,25);
B.linkedNode.add(A201);
B.linkedNode.add(C);
B.linkedNode.add(E);
B.setValue(A201, 14);
B.setValue(C, 9);
B.setValue(E, 7);
C.linkedNode.add(A201);
C.linkedNode.add(B);
C.linkedNode.add(D);
C.setValue(A201, 4);
C.setValue(B, 9);
C.setValue(D, 11);
D.linkedNode.add(C);
D.linkedNode.add(E);
D.linkedNode.add(H);
D.setValue(C, 11);
D.setValue(E, 12);
D.setValue(H, 5);
剩余7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XW万能铣床电控系统的PLC设计[].doc
- 基于Laravel54与Vuejs构建的本地文档全文搜索引擎系统-集成Elasticsearch551实现高效索引与检索-支持用户笔记与开发文档的智能搜索与管理-采用PHP.zip
- 某类国防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需求及方案设计.docx
- 图像灰度变化程序设计.doc
- 操作系统处理器调度算法C++程序.doc
- “嵌入式产品开发”项目竞赛技术方案.doc
- 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措施.docx
- 2018年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测试参考答案.doc
- C语言程序设计2014春第三套作业.docx
- 大数据下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的信息管理及利用.docx
- 大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docx
- 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网络舆论影响的研究.docx
- 试卷分析模型构建--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实证分析.docx
- 网络金融学教案全解.doc
- 新互联网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docx
- 大数据环境下开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