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探究
在当代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模式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是教育发展中的常态。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的模式、理念、环境以及师生互动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辅助,高校教学逐渐走向个性化、自主化,教育技术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将从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师生信息技术水平、实施自带设备的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开放性教学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探究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
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需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具备知识转型意识,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深远影响,并以此反思和改进教学模式。教育者应以互联网+的思维与理念重新审视和创新教学方式,认识到师生共同拥有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并将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更新传统的教学观点与人才培养理念,促进知识网络中的节点联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新旧理念在文化发展中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教学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
提升高校师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师生需要共同协作配合,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领导者应具备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有效推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发展,而教师则应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视为专业发展的核心。在学生方面,利用个人设备与软件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互动和反馈,实现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全时段应用,推动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高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再次,高校教育趋向自带设备的智慧教学模式发展,实现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实现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自带设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智能课堂建设,参考成功的教学经验,在创新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益。
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创新,新的教学制度要对教学体系的顶层机构进行针对性管理,处理好各个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关系,满足不同需求,并严肃对待教学监督工作,避免教学改革流于表面。设立新机构或部门,负责新思想与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并大力推广新的教学理念,确保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有序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科研导向性,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资源,深入探究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并以创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匹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量化在线教学工作量的判定与评价方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线教学模式下,助教制度的应用可以解决教学工作量庞大的问题。
总结而言,互联网+变革高校教学的教育技术文化坐标探究涉及教学理念的更新、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自带设备教学方式的实施以及开放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这些方面是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学转型的关键,也是教育技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变革,高校教学有望实现更加个性化、自主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