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第54章-EXECryptor v2.2.50.a脱壳-Part11

preview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3 收藏 791KB PDF 举报
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EXECryptor v2.2.50.a这款脱壳技术,这是一种针对软件加壳的工具,用于保护程序免受逆向工程的攻击。脱壳,即逆向分析过程中去除程序外壳的过程,以便能够查看和理解原始的未打包代码。在面对未知的加壳程序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寻找相关的UnPackMe样本,这些样本是专门设计用来测试和学习加壳技术的程序。 当没有UnPackMe样本时,可以通过获取加壳器并使用简单的程序(如小程序)进行加壳实验,观察不同加密强度下壳的行为差异。这种方法有助于理解壳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机制,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在本案例中,作者提供了EXECryptor的一系列UnPackMe,尽管不是最新版本,但足以研究其保护机制。 我们的目标程序是UnPackMe_ExeCryptor2.2.50.a.exe,这是一个具有不同加密级别的示例,难度逐渐增加。通过运行这个程序并分析其弹出的对话框,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保护措施。与UPX壳进行对比,可以更容易地确定OEP(Original Entry Point)和IAT(Import Address Table)的位置和大小。 在动态分析过程中,使用OllyDbg(OD)加载程序,并配合OllyAdvanced反反调试插件进行调试。OllyAdvanced的Break on TLS Callback选项在这里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在TLS回调触发时中断程序,这对于识别ExeCryptor利用TLS CALLBACK进行反调试的行为非常有用。当程序在入口点前退出时,这通常是因为TLS CALLBACK被用于检测调试环境。 通过手动或使用PE文件编辑器,可以定位到TLS TABLE的地址,从而找到TLS CALLBACK回调函数的入口。在数据窗口中,通过切换到PE解析模式,可以找到TLS Table的地址和大小,然后找到回调函数的起始地址。这一步骤对于理解在程序执行之前执行的代码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代码可能包含反调试检查或其他关键的初始化过程。 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分析EXECryptor v2.2.50.a的脱壳过程,包括使用UnPackMe样本、动态调试技巧、以及手动和工具辅助下的TLS CALLBACK定位。这些技能对于逆向工程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识别和绕过加壳程序的保护机制,进一步理解程序的内部运作。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