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生物可降解Fe-Zn合金的电铸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preview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0-01-07 收藏 743KB PDF 举报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是近年来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特别是在心血管支架、骨科植入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可降解Fe-Zn合金,通过将锌元素引入铁中,形成合金,能够同时满足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电铸技术制备不同锌含量的Fe-Zn合金,并对其成分、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电铸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作用,将金属离子沉积在阴极表面形成所需形状金属层的技术。与传统的熔炼方法相比,电铸技术可以在室温下制备出多样的纯金属或合金材料,且能够制造出结构复杂的零件,无需后续的锻造或铸造加工。对于Fe-Zn合金而言,由于铁和锌在低温下难互溶,熔炼法难以制备理想的合金结构,而电铸法则可以在室温下实现对金属离子的沉积,从而制备出所需的合金。 在本文中,利用电铸技术制备了不同锌含量的铁锌合金。通过改变电铸液中的成分,可以有效控制合金的成分,使得合金具有铁锌固溶体相。由于锌的标准电极电位低于铁,通过锌的合金化作用,可望降低合金整体的电极电位,从而提高合金的降解速度。微观结构方面,电铸法制备的Fe-Zn合金表面平整,且具有细小的晶粒尺寸,这有助于提升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地,通过ED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详细研究了合金的成分、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Zn合金展现出优于纯铁的降解性能,这表明电铸是一种有效制备生物可降解金属合金的方法。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生物可降解性是评价材料是否可用于人体内植入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试,可以评价材料在体液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性能。实验表明,Fe-Zn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性能优于纯铁,这为Fe-Zn合金作为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还提到了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目前的血管支架材料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类和可降解金属类,而金属类中镁基合金和铁基合金是研究热点。由于镁合金支架降解速度较快,容易导致血管再狭窄等问题,而纯铁虽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机械支撑力,但其降解速度过慢。因此,通过合金化方法,特别是添加锌元素来提升铁的降解速度,并保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电铸技术制备Fe-Zn合金的方法,并对其成分、结构、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Zn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尤其是在血管支架方面应用的巨大潜力。此外,电铸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备手段,为制备其他生物可降解金属合金提供了新的可能。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
weixin_38587924
  • 粉丝: 4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voice
center-task 前往需求广场,查看用户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