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标定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核心技术,它涉及到将世界三维空间中的点映射到相机成像平面上的对应点,这对于机器视觉的精准测量、三维重建以及目标识别等领域至关重要。标定过程通常需要根据相机的内参(内在参数,包括焦距、主点坐标、畸变系数等)和外参(外在参数,包括相机的位置和姿态)来计算,从而建立起三维空间与二维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工业视觉测量、汽车导航和无人监控相机等场景,对相机标定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传统的相机标定方法大多过程繁琐,需要准备特定的标定物体,如标定板或标定块,来进行多幅图像的采集和计算,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而且对环境要求较高。DLT(直接线性变换)标定方法就是早期的标定技术之一,该方法通过已知三维绝对信息的标定物体来计算相机内参和外参,但这种方法在操作时对标定物体的精确度要求极高,而且过程复杂,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针对现有标定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幅图片的相机完全标定方法,旨在简化标定流程,提高标定效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首先利用非线性迭代技术来获取相机镜头的畸变参数,接着通过线性求解的方式得到相机的内参,最终直接计算出相机的外参。与传统的多幅图像标定方法相比,这种单幅图片标定方法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
文中提及的关键技术包括非线性迭代求解畸变系数、线性求解相机内参和直接计算外参。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相机标定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此外,单幅图片的标定方法还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精确性,文中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机标定中通常采用的针孔相机模型,是由若干内参变量和外参变量构成的,内参变量描述相机的几何和光学特性,而外参变量则描述相机的空间位置和旋转信息。针孔相机模型因其数学上的简洁性,成为了相机标定领域广泛使用的模型。
本文的基金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多视角下的多类型目标识别与行为分析”,项目编号为***。该基金项目旨在推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领域内多视角下目标识别和行为分析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畸变矫正”、“快速标定”、“标定板”、“消失点”、“针孔相机”等,均是与相机标定相关的专业术语。畸变矫正指的是通过一定的算法修正相机镜头所带来的图像畸变;快速标定强调的是标定过程的高效性;标定板是一种常用的相机标定工具;消失点指的是在透视投影中,平行线似乎在远方某一点汇聚的现象;针孔相机模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模拟实际相机成像原理的基本模型。
基于单幅图片的相机完全标定方法的提出,是相机标定领域的一大进步,它不仅简化了相机标定的过程,还提高了标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