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ZYNQ平台上利用外部多路复用输入/输出(EMIO)功能来调试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ZYNQ系统级芯片(SoC)由一个可编程逻辑(PL)部分和一个处理器系统(PS)部分组成,其中PS通常包含ARM Cortex-A9双核处理器。EMIO允许我们利用PS的接口来驱动PL中的外设,从而节省宝贵的GPIO资源。
实验步骤如下:
1. 创建ZYNQ工程:我们需要在Xilinx Vivado中创建一个新的ZYNQ工程。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配置DDR内存、时钟、电源以及网络接口等引脚,确保它们与硬件设计相匹配。这些配置是根据原理图来进行的。
2. 配置EMIO UART:在Block Design视图中,我们选择UART1模块并启用EMIO选项。这将使能UART1通过PS的EMIO引脚与PL通信,而不是使用内部的AXI UART Lite IP核。
3. 设置波特率: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我们需要设定合适的波特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115200bps,这是许多标准串口应用的常用波特率。
4. 时钟配置:为了驱动UART,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时钟源。我们将FCLK_CLK0配置为50MHz,它由PS的锁相环(PLL)分频产生,然后提供给PL作为UART的时钟。
5. 连接时钟:确保FCLK_CLK0时钟连接到M_AXI_GP0_ACLK,这是PL中的总线接口的时钟信号,对于UART操作至关重要。
6. 引出串口端口:为了让外部设备能够连接到UART,我们需要将UART1的TX和RX引脚标记为外部。在UART1_TX和UART1_RX的网络节点上右键单击,选择“Make External”。
7. 生成bit文件:完成所有配置后,使用Vivado的实现和综合工具生成bit文件,这是编程ZYNQ FPGA的必要步骤。
8. 输出硬件描述文件:导出硬件描述文件(如.xcf或.hdf),这些文件包含了关于硬件平台的信息,用于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的软件开发。
9. 进入SDK:打开Xilinx SDK,导入硬件描述文件,并自动生成一个包含了UART1例程的测试工程。
10. 测试工程:在system.mss文件中,找到UART1并导入示例代码。这通常包括发送和接收函数,用于验证UART通信。
11. 上板测试:通过JTAG或SPI将生成的bit文件烧写到FPGA中,然后在SDK中运行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串口终端工具(如Minicom或Putty)连接到UART,观察传输的数据,以验证UART通信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ZYNQ SoC中EMIO的使用,以及如何配置UART进行串行通信。理解这些步骤对于在ZYNQ平台上开发嵌入式系统和进行硬件调试至关重要。同时,也展示了如何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有效的协同设计,这是现代SoC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