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pdf
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使用计算机算法来创建、处理、通信和显示图像。这一领域的知识涵盖了从图像获取、存储、分析、处理到显示的全过程。本文将根据所提供的文件内容,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知识点。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是图像的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采样指的是将连续的图像空间分割为离散的小单元(像素),而量化则是将每个采样点的灰度值从连续范围量化为有限数目的离散等级。例如,一幅灰度图像的灰度级均匀分布范围在[0, 255],则可能涉及256级灰度。对于不同变化程度的图像,采样和量化有不同的策略,如对缓变图像一般采用粗采样和细量化,以避免假轮廓;而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则应采取细采样、粗量化以避免混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包含了多种图像变换方法。例如,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用于分析图像的频率特性,而离散余弦变换(DCT)用于图像压缩,两者在频谱分布上存在倍数关系。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空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空间域方法如邻域平均法、直方图均衡化等,频率域方法如低通、高通滤波和同态滤波。直方图均衡化可以采用累积分布函数进行,这属于线性变换或分段线性变换。 数字图像处理的文件格式对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至关重要。不同格式的文件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BMP格式通常不支持压缩,而JPEG是广泛应用于静态图像压缩的标准格式。在处理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时,应根据图像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图像的种类包括灰度图像、索引图像和真彩色图像。每种图像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位图图像(栅格图)是像素的集合,其优点在于能表现逼真的图像效果,便于在不同软件间转换,缺点则是数据量较大,处理费时。与此相对的是矢量图,它由线条和曲线构成,文件较小,质量与分辨率无关,放大、缩小或旋转等操作不会导致失真。 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图像压缩编码,它涉及如何有效地减少图像数据量而不显著降低图像质量。JPEG、GIF、PNG和BMP等都是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压缩技术和适用场景。例如,JPEG广泛应用于静态图像的压缩,支持有损压缩,能有效减小文件大小。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图像分割是一种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或对象的过程,这在图像分析和理解中至关重要。图像分割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如颜色、纹理、亮度等。图像的特征表示,如颜色直方图、纹理特征等,对于后续处理如图像识别和检索有着重要作用。 图像处理的未来发展将围绕高速度、高分辨率、立体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图像处理的硬件芯片研究也在进行,以实现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高的精度。此外,新理论和算法的研究也在持续推动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 图像去噪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常见的去噪方法有邻域平均法、中值滤波等。中值滤波在去除椒盐噪声方面特别有效,而且不会像线性滤波那样模糊图像的边缘。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个内容丰富、技术复杂的领域,它不仅包含图像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还涵盖了图像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