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思维是管理和领导力发展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关乎到如何做出明智且长远有益的选择。在《决策思维培训课程》中,香港科技大学的王嘉陵教授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决策思维。以下是对该课程内容的详细解读。
高质量的决策思维不仅仅是基于知识的积累,还依赖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设计包括讲座和课内活动,通过案例模拟和角色扮演,帮助学员理解决策制定的过程。王教授特别强调,避免仅依赖个案而不寻求通用决策框架的误区,因为这可能导致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定义决策时,它是指对资源的分配,包括有形资源如时间、金钱、智慧和产权,以及无形资源如声誉、知识等。决策者是掌控和分配这些资源的人。决策本身是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决策过程涉及在有限资源下选择最优方案以达成目标。战略决策则关乎选择正确的方向,而执行决策则关注如何在选定路径上有效地运行。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容易陷入各种心理陷阱,例如锚定陷阱(过分依赖初始信息)、维持现状陷阱(不愿改变现状)、沉没成本陷阱(过度考虑已投入的成本)、确认偏误(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框架陷阱(受决策问题的结构影响),以及过度自信、谨慎过头和回忆偏误等。这些陷阱会阻碍做出理智的决策。
管理决策制定中最常见的三个问题是:让问题驱动决策,而不是设定清晰的目标;期待提供建议的人也能提出高质量的决策;依赖审批流程来提升决策质量。这通常会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
高质量的决策是意愿和能力的结合。意愿需要决策者有勇气面对挑战,而能力则来自技能和可用资源。决策者应具备改变现状的勇气,同时,持续的努力和坚韧不拔是形成能力的关键。
高质量的决策需满足两个标准:内容质量和过程质量。内容质量,GPA模型,包括目标(Goal)、优先级(Priority)和备选方案(Alternatives)。过程质量,IPO模型,涉及信息(Information)、人员(People)和客观推理(Objective Reasoning)。
在设定目标时,要区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确保决策是为实现长期目标服务的,而非仅仅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明确的目标是决策成功的基础,它应具备明确的目的、范围和视角,以确保决策的方向正确并符合预期。
决策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理论学习、实战演练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通过克服心理陷阱,明确决策目标,以及合理利用信息和人员,我们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从而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