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 Flash Datasheet详解
**一、概览**
SPI Flash是一种使用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闪存技术,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为设备提供非易失性存储空间。本文将基于一份名为“PM1168”的SPI Flash数据手册进行深入解析,覆盖其主要特性、性能指标、功耗管理、软件与硬件功能等方面。
**二、SPI Flash PM1168关键特性**
1. **兼容SPI接口**:支持两种模式——Mode 0和Mode 3,确保了与多种控制器的兼容性。
2. **存储结构**:具备16,777,216 x 1 bit的存储容量,即16兆位[x1]。采用32个相等的扇区,每个扇区64千字节,允许任意扇区擦除。
3. **电源操作**:单电源供电范围在2.7到3.6伏特之间,适用于读取、擦除和编程操作。此外,提供了闩锁保护,可承受高达100毫安的电流,电压范围从-1V至Vcc+1V。
4. **写入抑制**:低Vcc下的写入抑制电压范围为1.5V至2.5V,有效防止在低电压环境下意外写入。
**三、性能特点**
1. **高速访问**:50MHz的串行时钟速度下,实现快速访问时间。编程时间典型值为3ms/页(每页256字节),擦除时间典型值为1秒/扇区(每扇区64K字节),全芯片擦除时间为32秒。
2. **加速模式**:在加速模式下,编程时间可缩短至2.4ms/页,扇区擦除时间为0.8秒,全芯片擦除时间为25秒,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3. **低功耗设计**:活动读取电流最大30mA,编程和擦除电流分别为30mA和38mA,待机电流最大50uA,深睡眠模式下仅为1uA。
4. **擦写寿命**:主存储阵列的最小擦写周期为10,000次,额外的4Kb区域至少支持100,000次擦写,适合参数存储,无需额外EEPROM。
**四、软件特性**
1. **命令代码格式**:采用1字节命令码,简化了控制指令。
2. **自动擦除与编程算法**:自动擦除选定扇区并验证数据,自动编程选定页面并验证数据,内部算法自动调整编程脉冲宽度。
3. **状态寄存器功能**:提供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4. **电子识别**:支持JEDEC 2字节设备ID,RES命令输出1字节设备ID,REMS命令可根据地址输出制造商ID或设备ID。
5. **额外4Kb区域**:独立于主内存的额外4Kb扇区,用于参数存储,减少系统对EEPROM的需求。
**五、硬件特性**
1. **时钟输入(SCLK)**:接收串行时钟信号。
2. **数据输入(SI)**:串行数据输入端口。
3. **数据输出/输入(SO/PO7)**:串行数据输出或平行模式数据输入/输出。
4. **写保护/加速(WP#/ACC)**:硬件写保护及编程/擦除加速功能。
5. **暂停(HOLD#)**:可在不解除选片的情况下暂停芯片,但平行模式下需连接至VCC。
6. **数据输出/输入(PO0~PO6)**:平行模式下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口。
7. **封装**:采用16引脚SOP封装(300mil)。
**六、结论**
PM1168 SPI Flash不仅具备高速度、低功耗的特点,还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双重优化,提升了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其丰富的特性使其成为嵌入式系统中理想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