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以下是对安装Arch Linux过程中的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系统要求与准备 在开始安装Arch Linux之前,确保宿主系统(本例中为CentOS 7.3)可以正常访问互联网,并且具备了运行虚拟机软件(本例中为VirtualBox)的条件。确认没有EFI分区,这意味着安装过程将使用传统的MBR引导方式而不是UEFI引导方式。 2. 网络连接检查 利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是否通畅,这是一个基础但十分重要的步骤,确保在安装过程中可以下载必要的软件包和资源。 3. 检查和分区存储设备 使用lsblk命令检查存储设备是否存在以及其容量是否与虚拟机配置相符。对于非传统的存储设备标识(如sr、loop等)可以忽略不计。确认设备无误后,使用cfdisk或其他分区工具进行分区操作。在本例中,选择了DOS分区表而非推荐的GPT分区表,这可能与安装旧系统的需求有关。 4. 格式化分区 在分区完成之后,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操作。交换分区(swap)使用mkswap命令进行格式化并启用,而根分区(root partition)则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其他分区如果存在,也建议使用ext4格式化。 5. 挂载分区 根分区被挂载到/mnt目录下以便于安装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交换分区无需挂载。 6. 修改Arch镜像源 为了加快下载速度,可以修改Arch Linux的镜像源。这涉及到编辑/etc/pacman.d/mirrorlist文件,将适合国内用户使用的源移动到文件的最前面。使用grep工具提取中国源,并重新排列文件顺序。 7. 安装基本系统 在修改了镜像源之后,使用pacman命令进行基本系统的安装。-Syy参数用于同步和下载软件包。 8. 配置新系统 使用arch-chroot命令进入新安装的系统环境,进行进一步配置。配置过程包括设定区域设置,时区,以及创建初始的ramdisk环境。设置locale.gen和locale.conf文件以确定正确的本地化设置,并用ln -s命令设置正确的时区链接。 9. 设置系统时间 系统时间的设置需要选择正确的时区,并且设定时间标准为UTC,这可以避免时区导致的问题,尤其是在虚拟化环境中。 10. 创建初始ramdisk 利用mkinitcpio命令创建初始ramdisk,这是Linux系统启动过程中加载初始文件系统所必需的。 11. 设置root密码 安装过程中会要求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以确保系统安全性。 12. 安装启动加载器 最后一步是安装启动加载器,本例中选择了grub,它支持多种引导模式,包括BIOS和UEFI。对于虚拟机环境而言,没有必要安装os-prober来探测其他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分区标识不应包含/dev/sd前缀。 以上过程涵盖了安装Arch Linux从准备到完成的完整步骤,包括网络检查、分区、格式化、挂载、配置软件源、系统安装、配置本地化、时间设置、ramdisk环境创建、root密码设置以及启动加载器安装。这些步骤对于希望安装Arch Linux的用户而言,是理解和实践的宝贵知识。





















- 粉丝: 3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基于计算机智能图像识别的算法与技术研究.docx
- 项目管理之保洁基业长青的“密码”.docx
-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问题及策略.docx
- 商品进销存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doc
- 规划设计与通信建设合作伙伴分层管理实施细则.doc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docx
- 中国网络电影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
- 大工秋《Java程序设计》在线作业.doc
- 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专业技术方案.doc
- 浅析目前安防系统集成平台的四大问题.docx
- 电子科大16秋《电子商务法》在线作业3.doc
- 车驿站二手车网网站策划方案.doc
- 不动产大数据技术白皮书.docx
- 网络技术应用·第1课--(备课).doc
- Unix操作系统基础-(电子科技大学).ppt
- 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