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相关知识点:
###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 项目背景
-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 **班级**:软件1121班
- **设计时间**:2013年2月25日至2013年3月1日
- **设计任务**:比赛评分系统的设计
#### 设计目标
- 设计一个比赛评分系统,能够支持不超过50名选手的评分。
- 每位选手由不少于11位裁判进行评分(裁判人数必须为奇数)。
- 系统需要能够录入参赛人员资料,并且按照参赛顺序统计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
- 评分规则包括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剩余分数的平均值。
### 二、技术实现方案
#### 技术栈
- **开发语言**:C语言
-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或 Microsoft Windows 7
- **内存要求**:1G以上
#### 关键技术点
- **宏定义**:使用`#define`定义选手数`N`、评委数`M`及评分选项数`P`等符号常量。
- **数组**:使用一维数组存储评委的评分,使用二维数组结合评分与选手。
- **循环结构**:利用`for`循环实现评分数据的输入与处理。
- **条件判断**:使用`if`语句实现评分的排序与筛选最高分与最低分。
- **排序算法**:采用冒泡排序法对评委的评分进行排序。
- **输出结果**:利用`printf`函数输出每位选手的成绩。
### 三、程序逻辑流程
#### 流程概述
- **初始化变量**:定义必要的变量,如选手数、评委数、评分数组等。
- **输入评分**:通过循环获取每位裁判对每位选手的评分。
- **排序评分**:使用冒泡排序对每位选手的评分进行排序。
- **计算平均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剩余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得分。
- **输出结果**:输出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
#### 部分代码示例
```c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n, m, b, s, i, j, x, a, fen[50], c = 0, k = 0, p, v, d, e, g;
double f, zhong = 0, sum = 0, pj, he[51];
printf("请输入比赛选手人数n以及裁判人数m中间以逗号隔开:");
scanf("%d,%d", &n, &m);
for(b = 0; b < n; b++) {
for(i = 0; i < m; i++) {
printf("请%d号裁判输入对%d号选手评分", i + 1, b + 1);
scanf("%d", &fen[i]);
}
// 冒泡排序
for(j = 0; j < m; j++) {
for(x = j + 1; x < m; x++) {
if(fen[j] < fen[x]) {
zhong = fen[x];
fen[x] = fen[j];
fen[j] = zhong;
}
}
}
c++;
sum = 0;
// 计算总分
for(a = 1; a < m - 1; a++) {
sum += fen[a];
}
// 计算平均分
pj = sum / (m - 2);
// 输出结果
printf("第%d号选手的最终得分为%f\n", b + 1, pj);
}
return 0;
}
```
### 四、项目反思与优化建议
#### 反思与不足
- **简洁性**:当前程序设计较为简单明了。
- **实用性**:现有设计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
- **灵活性**:程序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待提高。
- **数据持久化**:目前未使用文件系统保存数据,导致信息无法长期保存。
#### 优化建议
- **动态设定人数**:增加选手和裁判人数的动态设定功能。
- **评分精度**:调整评分结果的显示精度至小数点后2-3位。
- **灵活扩展性**:增加程序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 **文件系统集成**:引入文件系统支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重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比赛评分系统主要实现了基本的功能需求,但在实用性和灵活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更多高级特性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