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2016年1月举办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通用技术科目考查了学生对于技术原理、技术活动及其与科学活动的区别、设计原则、产品质量检测方法、设计流程和工具识别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本文将围绕这些重点,详细解读试卷内容,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技术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科学活动侧重于理论的发现和验证,而技术活动则强调创新和应用。例如,贝尔发明电话、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伽利略发明体温表和瓦特发明蒸汽机,这些历史上的事件,无一不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实例。这些技术创新活动对于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关于光伏发电技术,它展示了技术的实用性与环境影响。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不仅可用于家庭自用,也可并入电网供应社会。然而,这种技术的效率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表明技术总有其局限性。正确的做法是认识到这一点,而非简单地认为是技术的两面性。
在设计原则方面,试卷考查了学生对产品设计中技术规范原则的理解。例如,中性笔之所以能兼容不同品牌的笔芯,是因为它遵循了行业标准,确保了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在众多设计原则中,技术规范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产品是否能够在市场上流通和被广泛使用。
产品质量检测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中提到通过注水加压的方法来检测水管强度,这种测试属于性能试验。性能试验关注的是产品的实际运行表现,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和信息试验则与产品设计阶段和目的不同。
设计过程的阶段是另一个考查要点。设计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设计方案的制定、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测试、评估和优化等环节。试卷中提到的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就是处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初始阶段。
在工具识别方面,试卷要求学生识别特定的木工工具。正确答案是木工刨和木工角尺,这两件工具是木工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工具的特点对于学生成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用户与产品的使用关系也是试卷中的一个内容点。例如,手机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反映出用户需要正确阅读和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使用规范,以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这也说明了用户的责任,在于按照规范操作,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
综合来看,这份试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通用技术概念的理解,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设计原则的掌握,对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的认识,以及对技术活动识别的准确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者和有责任感的用户,而这些正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科目所期望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