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及多时间尺度下的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挖掘低碳资源,提升系统低碳性能
风电大规模并网带来的低碳红利,总被碳捕集电厂"拖后腿"。这货虽然能吸收二氧化碳,但运行灵
活性堪比树懒——爬行间隔时间太长,根本追不上风电出力变化。咱们今天用Matlab+CPLEX整了个活,把需
求响应资源调教成"时间管理大师",让源荷双方在24小时、1小时、15分钟三个时间维度上跳起华尔兹。
**多时间尺度调度怎么玩?**
系统把调度周期切成三个时间块:日前24小时、日内1小时、实时15分钟。碳捕集电厂的乙醇胺溶液
储碳装置负责慢动作(小时级调节),而价格型需求响应(比如分时电价)和激励型需求响应(比如可中断负
荷)分别在中、短时间尺度上快速补位。
看这段目标函数代码就明白核心逻辑了:
```matlab
% 多目标权重设置
lambda1 = 0.6; % 经济性权重
lambda2 = 0.4; % 碳排放权重
% 目标函数=购电成本+需求响应补偿+碳交易成本
f = lambda1*(sum(C_buy.*P_grid) + sum(DR_comp)) +...
lambda2*(carbon_trans.*(total_emission - quota));
```
这里把经济性和低碳性揉成一个面团,lambda参数就像调节咸甜口味的开关。特别要注意`DR_comp
`这个参数,它同时包含价格型和激励型两种补偿机制的计算。
**需求响应怎么当时间刺客?**
价格型需求响应玩的是"温水煮青蛙",通过分时电价引导用户缓慢调整用电习惯。代码里用价格弹
性矩阵实现这种柔性调节:
```matlab
% 价格弹性矩阵(示例时段)
elasticity = [-0.12 0.03 0.02
0.04 -0.15 0.01
0.02 0.03 -0.10];
% 负荷转移量计算
delta_load = elasticity * (price_new - price_base)' ./ price_ba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