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 软件 - 正态性检验
SPSS 软件 - 正态性检验是统计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正态性检验是对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检验。正态性检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 P-P 图法、Q-Q 图法、直方图、箱式图与茎叶图法、计算法等。
2.5 单个名义变量统计描述
单个名义变量统计描述是对单个名义变量的描述分析。例如,对数据文件 data2-1 中的性别和学校两个变量计算其构成比,并绘制直条图。这可以通过 SPSS 软件的 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模块来实现。
操作提示:
1. 单击 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打开频率分析对话框,选择分析。
2. SPSS 统计分析单击 Statistics 取消所有基本统计量。
3. SPSS 统计分析单击 Charts 设置选项。
2.6 多指标统计描述
多指标统计描述是对多个名义变量的描述分析。例如,对数据文件 data2-1 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各学校参与调查学生的性别构成比。这可以通过 SPSS 软件的 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 模块来实现。
操作提示:
1. 单击 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 打开相关分析对话框,选择分析。
2. SPSS 统计分析绘制分组直条图取消统计表输出相关分析对话框设置:选择行变量选择列变量层变量表内统计量输出格式前一层后一层。
正态性检验
正态性检验是对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检验。正态性检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 P-P 图法、Q-Q 图法、直方图、箱式图与茎叶图法、计算法等。
3.1 P-P 图法
P-P 图法是对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把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的散点,所描绘的图形。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
操作提示:
1. 单击 Graphs/p-p… 打开 p-p 图对话框,选择作图。
2. SPSS 统计分析 P-P 图对话框设置:检验分布类型定义所检验的分布参数定义所检验的分布参数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转换自然对数变换自然对数变换标准化值标准化值差分变换差分变换季节差分变换季节差分变换。
3.2 Q-Q 图法
Q-Q 图法是对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把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的散点,所描绘的图形。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
3.3 直方图、箱式图与茎叶图法
直方图、箱式图与茎叶图法是对样本的分布情况进行描绘,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可以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3.4 计算法
计算法是通过计算样本的统计量来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例如,计算样本的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量。
练习 2-9
某药厂观察 9 只小鼠口服高山红景天醇提物(RSAE)后在乏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分钟)如下:49.1, 60.8, 63.3, 63.6, 63.6, 65.6, 65.8, 68.6, 69.0。求其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n 为奇数,M=63.6)
SPSS 统计分析计算常用统计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练习 2-10
设甲、乙、丙三人,采每人的耳垂血,然后红细胞计数,每人数 5 个计数盘,得结果如下(万/mm³):盘编号 甲乙丙14 40 48 04 60 49 24 60 49 35 05 05 50 50 45 45 10 50 50 55 60 52 05 10。
SPSS 统计分析练习 2-11
8 名新生儿的身高(cm)为 55, 58, 54, 50, 53, 51, 54, 52,求中位数。
解解数据排序得数据排序得 50, 51, 52, 53, 54, 54, 55, 58。
M= (50+51+52+53+54+54+55+58)/8 = 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