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加班管理制度知识点解析
#### 一、总则
- **制定背景**:为了规范加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这套加班管理制度。
-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非提成人员的加班管理。对于按提成制度结算的员工,则不适用此规定。
#### 二、加班的原则与程序
- **定义**:加班是指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由于工作需求或主管指派,需要继续工作的行为。
- **分类**:
- **计划加班**:在周末或国家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的加班类型。
- **应急加班**:在正常工作日内,因工作繁忙需要在规定时间外继续工作的加班类型。
- **特殊规定**:
- 特殊岗位(如司机、售后、经营、投资部工程师)在正常工作日的延时工作不算加班,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工作视为加班。
- 内勤人员(包括销售部、售后部、经营部、投资部、国际部)在正常工作日因接待公司客户而延时工作不算加班,但在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算作加班。
- **申请流程**:员工需填写《加班申请单》,经过部门主管同意签字后,由行政部审核备案,并最终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加班。
#### 三、加班管理规定
- **申请时间**:加班人员需提前向行政部递交《加班申请单》。具体时间要求如下:
- 工作日应急加班需于当天特定时间前递交。
- 周末加班需于加班前最后一个星期五的特定时间前递交。
- 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需于加班前一周递交。
- **特殊情况下无法按时提交申请**:由加班人员的部门主管电话通知行政部经理,并在正常上班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特定时间前补交。
- **加班态度要求**:员工在休息日或工作时间外因工作需要被指派加班时,除非有特殊理由,否则不得推诿。
- **加班时间记录**:加班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记录,并作为计算加班补贴和调休的依据。
- **加班时间限制**:
- 工作日加班时间最多计8小时/天。
- 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加班时间最多计8小时/天。
- 每个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超出部分按36小时计算。
- **特殊情况加班**:遇到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原因威胁到员工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情况时,加班时间不受上述限制。
#### 四、加班补偿标准
- **补偿方式**:加班补偿可以采取调休或加班补贴两种形式。
- 一年内累计加班不超过24个工作日的,一般采取调休方式。
- 超过24个工作日的,可根据工作紧张程度和员工个人意愿选择调休或发放加班补贴。
- **调休时间计算**:
- 工作日加班按1:1.5的比例折算调休时间。
- 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按1:2的比例折算调休时间。
- **加班补贴计算**:
- 工作日加班按正常工作日工资的1.5倍计算加班补贴。
- 周末加班按正常工作日工资的2倍计算加班补贴。
- 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按正常工作日工资的3倍计算加班补贴。
#### 五、罚则
- **拒绝加班**:因工作需要被指派加班而无特殊理由推诿者,按旷工情节论处。
- **加班期间迟到早退**:在加班期间迟到、早退者,按照正常工作时间迟到、早退情节的两倍进行处罚。
- **消极怠工**:在指定加班时间内未完成交付的工作任务,取消加班补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 **违规获取加班补偿**: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加班机会进行加班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加班补偿,并处以罚款。
#### 六、附则
- **制度解释权**:本制度的解释、修订和发放由本公司部门负责。
- **生效日期**:该制度自某年某月某日起开始执行。
通过以上对《企业加班管理制度》的内容梳理,可以看出该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加班流程、明确加班补偿标准以及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企业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加班,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